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美术小学美术教案《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
《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

《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

04-06 19:13:58  浏览次数:230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http://www.dbk123.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②运用工具、材料,表现“大鱼和小鱼”。
2、过程和方法:
①在视、听中体验海洋的独特魅力,学习观察的方法;②在欣赏评述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美、装饰美;③在“造型.表现”中学习运用各种材料的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能与小朋友一起合作进行以鱼为主题的游戏;②能与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鱼的造型特点,表现出大、小鱼的造型。
2、教学难点:
      掌握大小对比和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
3、兴趣点:
        ①模仿与表演鱼的动态。②精彩的海底世界小影片欣赏。
4、观察点:鱼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特征,鱼的结构。
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画出大鱼和小鱼的形态;
2、较高要求:鱼的形状与动态与众不同,画面构图丰富生动。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1课时
作业内容: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大鱼和小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音乐
注意事项:培养大胆发言、大胆作画的习惯。技能要求:用线条、色块自由表现细节形象。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谜语导入(出示课件)
(1)谜语:身体像叶子,尾巴像扇子,摇头又摆尾,从来不离水。
(2)故事启疑:有一天,一条叫珠珠的鱼,一边唱歌,一边快活的游着:“我是一条美丽的大鱼,美丽的大鱼………”这时候,一条叫红红的鱼儿游了过来,说:“你比我小多了,我才是美丽的大鱼呢?正当他们说话的时候,又一条叫京京的鱼儿游了过来,:“你们都不是,我才是美丽的大鱼。”
问:同学们说一说,到底谁是大鱼谁是小鱼?并说明原因。
    (教学意图:引起争论,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教师小结大和小的关系、定义。
   (让学生感知鱼的大小是因为鱼在画面中所占的大小(面积)不同。)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鱼,问:在这条鱼旁边,画一条怎样的鱼,这条鱼就变成小鱼了?画一条怎样的鱼,这条鱼又变成大鱼了?学生上台绘画。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4、示范。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条大鱼的外形轮廓,并分析鱼的形体特征。
(2)让学生讨论:可以在鱼身上加什么图案和色彩?小鱼可以画在什么地方?画成什么形状?
(3)看各种各样的鱼(课件)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学生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以及大鱼和小鱼的组合。)
5、创作。
(1)出示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引导学生想象:它们是什么关系,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会去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将人的情感融入到鱼的创作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2)欣赏一些学生的作品。(借鉴方法。)
(3)作业:画一幅《大鱼和小鱼》,并讲诉鱼的故事。分三步展开:(1)让学生比一比谁画的鱼大。示范(板演),并补充了一些处理方法,如遮挡的处理方法等。(2)比一比谁画的小鱼样子多。(3)比一比谁能把鱼装饰的漂亮。(给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提示:启发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对想象丰富的作品及时鼓励、表扬。)
 6、展评、欣赏。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总结、拓展。
    向父母讲诉大鱼和小鱼的故事,并找找大与小在一起的事物。

,《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

《《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