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不是很多,课前让学生搜集青铜器方面的材料。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青铜器的发展史形成期、鼎盛期、转变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方面来欣赏青铜器的浑厚精美,珍爱我国的国宝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学会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 具:
青铜器作品、青铜器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发放学习知识卡,分小组坐好。
一、引导阶段:
师;谁知道“鼎”这个字的含义?来解释一下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
鼎在古代最初只是一种陶制的炊具,随着烧制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鼎逐渐成为一种礼器,大禹治水这个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禹王曾经铸有九鼎来祈天求福,在夏、商、西周时期鼎成为了王位与政权的象征,国家灭亡后鼎都会随之搬迁。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鼎器作品[出示幻灯---司母戊鼎],有谁能说说这件作品的名称及铸造材料呢?
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这是一件青铜器,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在当时需要七八十名工匠同时操作才能铸成,要用一千多公斤金属材料。
【设计意图】:由青铜器“鼎”入手,因为在语文课上学生已经学习了“鼎”这个字的意思,这节课学习青铜器的“鼎”很快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知道了这件作品是青铜器物,根据你自己预习所掌握的知识谁可以给大家解释 一下“青铜器”这个词的概念来源?或者你能试着说说根据你的理解青铜器是如何铸成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归纳-------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他们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现所用材料中提炼出的红铜锡铅等矿物质可以再次加工成为硬度很高的一种金属器物,这种合金器物就是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概念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欣赏环节,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发展阶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认识青铜器,欣赏一下青铜器的浑厚与精美。
1、 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我们了解了青铜的概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它的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青铜器也不例外,谁能讲一下它的发展史?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得到展示和肯定,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课下的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讲解: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特点:
(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出现黄铜。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2)、青铜器品种较少,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
(3)、一般小遗址也出土铜制品,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此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制品多朴实无饰,就是有纹饰的铜镜也仅为星条纹、三角纹等等的几何文饰,绝无三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出示幻灯2、3】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出示幻灯4、5、6】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我们这节课重点来欣赏一下青铜器鼎盛时
www.dbk123.com 期的作品。提问学生如果给你一件青铜器作品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欣赏?你们来欣赏一下这两件作品小组讨论一下说说它的构造、用途。【幻灯7、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并且归纳:欣赏青铜艺术首先可以从造型来观赏。根据不同的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其次可以从纹样上来观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幻灯9-----14】,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再次,可以从文字上来观赏。【出示文字幻灯片14】青铜器上常铸或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他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幻灯8】这件青铜莲鹤方壶,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为春秋早期郑国国君郑子婴所配礼器,仅两只,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是镇院之宝。
该壶通高126厘米,宽54厘米,重64.28公斤;盖的上方四周骈列镂空的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作引吭长鸣振翅欲飞状;颈两侧各有一条回首反顾的龙形怪兽,构成铜壶的双耳;四角各有一缓爬的龙形反顾翼兽;圈足下有两只长有梅花鹿角的龙形走兽,张口吐舌,负重而行;铜壶通身由鸟纹、兽纹、龙纹及蟠螭纹相互交错,其严禁的纹饰布局与主体灵活游动的龙螭结合,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风格。
整体造型:壶立、花开、鹤飞、龙舞、兽走;其装饰艺术采用平面、立体、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手法;制造方法采用失蜡、模印、分铸、合铸及焊接的冶铸工艺完成。这种工艺奇特的造型和卓越精湛的铸造技术,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为先秦青铜礼器之最,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期,曾轰动世界,为稀世珍宝。郭沫若称其为:“当时时代精神的象征”。
青铜莲鹤方壶作为春秋早期郑国宫廷礼器,是国君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出土后,曾多次代表国宝巡展世界。
请大家欣赏下面的青铜器作品,小组来探讨一下看看这些青铜器花纹和精美造型。让学生分别探讨一下是什么造型的青铜作品? 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器具?【幻灯15----36】
小组探讨研究为主,教师巡视参与。
【设计意图】:给学生探讨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让他们充分展开思维想像、总结、归纳。
我们欣赏了青铜鼎盛时期的作品再来看一下转变时期;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
铜马车【幻灯37】
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第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这两乘车马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第二乘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发掘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幻灯38】,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至隋唐为止。
2、 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到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
3、 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欣赏、小组探讨分析对国宝青铜器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潜移默化中深爱我国的青铜艺术。
三、教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幻灯39------42】
【设计意图】:欣赏现代青铜器的装饰美对比古代青铜器的浑厚精美,从对比中学会鉴赏。
四、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可以让学生学会记录知识,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巩固积累。
五、结束本节课
,小学美术五年级欣赏课《珍爱国宝----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