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04-08 14:51:15  浏览次数:539次  栏目: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http://www.dbk123.com

1、教师的示范与随机参与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的示范性在进到互动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班级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动起来,教师自己首先要动起来,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有序有度地一起动起来。

1)“示范”的含义

这里的“示范”在具体的教学中演化为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的方式手段。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示范”可粗略分为讲评类示范和操作类示范。

A、 讲评类示范

为了完成课堂的主题故事 ,教师可采取“示范”将故事的开头,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故事段落续编续讲;组织学生对特定情境进行评价室,教师也可进行“示范”性评价,以提示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B、操作类示范

《品德与社会》中有不少栏目涉及“动手做”,因此,在这些栏目中,教师的示范也一样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以教师的示范为标准,更多的时候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想出更好的做法或点子来。

2)教师的随机参与

并非教师只要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示范”一下就够了。在教师的“示范”下,带动出全班学生的活动,教师不是旁观者,随机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是合作互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A、教师随机参与讨论、讲评

讨论是课堂活动中多见的活动,教师随机参与学生的个人一对一讨论,也可以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中,教师随机参与的讨论应顾及学生的各个层次,随机参与讨论的面越广,越能融洽气氛,启发引拨,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教师的随机讲评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和启发性。因此,在学生讲评模糊不清时,教师的适度随机讲评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B、教师随机参与动手制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完成小任务小游戏历来是大受学生欢迎的。在师生互动模式中,这种做也同样十分有效。结合课文内容,为迎“六一”节,和学生一起设计班级游艺宫;为庆贺国庆节,和学生一起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为贺新年,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精美的贺年卡片……

2、多种方式的实践参与

师生互动 ,带来多种方式的合作实践,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体验的空间。

1)交互式讲与说

在每堂课中,都相应有较多时间来让学生讲讲说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本模式中的讲与说更突出多向交互,具体表现为:

A、师与生的讲与说

B、生与生的讲与说

C、生与小组的讲与说

www.dbk123.com D、小组与师的讲与说

2)动手实践与讲评结合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十几个小栏目中要求学生动手参与的栏目较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写写画画,演演练练中来感悟导行。

3)模拟情境游戏表演

以现正在试行的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更贴近儿童的活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在本模式中也积极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模拟表演,生动体验。

①生活情境实践体验:设计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②小项目游戏:利用“游戏宫”中的“游戏棋”师生同游戏,共体验。

③儿歌表演:不少课文中都配有相应的儿歌,师生共读共背或动作配读。

情理交流,共同感悟

基于新教材《品德与社会》凸现了从内容整和到实现学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所提出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索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创新思路,师生互动模式中的教学设计环节考虑更倾向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契合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因而也更注重师生的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教师一起理解感悟教材,受到思想上的启发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1、              搭建师生交流感悟的平台

学生因受年龄水平限制,其认知水平与教师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寻找到一个合理的情感认知切入点,才能有效搭建起师生间情理交流的共同载体,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本模式针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编排特点,分别从生活,学习两大领域中寻找切入点,挖掘师生情感的共同载体,搭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1)寻找生活中的切入点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采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家庭、社区、伙伴,这些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了课文内容。针对这类课文的特点,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共有的情感,以此为载体,带领学生进行互动体验交流。

2)寻找学习中的切入点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教材中较多设计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是这类课文的目标重点。而要让学生能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有更新更积极的认识和改进,同样要求教师能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以学生的共有认识及体验为基础,进一步激发更高一层次的认识及体验。

2、感悟教材的内容的点点滴滴

每一篇具体的课文,给每一个学生所带来的感悟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理解得多些,对自己的触动就大些;而有些学生可能相对理解得少些,对自己的出动也相应少些。这些属于个体的正常差异,在“师生互动”模式中允许存在。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形成整齐划一的理解认识,而在课堂中,珍视每个学生所产生的自我独特体验感悟。教师激发学生的点滴感悟,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体验中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立足于上生活化教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上。

1、活动内容生活化

1).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泉眼。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幸福的生活,把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怀和疼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往往觉察不到父母的辛苦和劳累。我在上《爱心小天使》一课时,为使学生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组织了“我当一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整理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忙啊!有的说,父母做这些事情多累啊!还有的说,我在拖地的时候多么希望听到一句关切的话语啊!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那么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关爱也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的爱是一句贴心话;有的说,我的爱是个香甜的吻;有的说我的爱是一杯清凉的茶。其中有个孩子这样说:“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生病的妈妈躺在床上,她叫我一个人到奶奶家去吃饭,我就一个人去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有问问妈妈想吃什么呢?今天我回家准备给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多么真实的心灵告白,多么自然的真情流露,在心灵交流的平台上,幼小的心灵深深感受到家人的爱是多么伟大,回报家人的真情也油然而生。

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区是孩子德育教育的氧吧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学生良好的规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

www.dbk123.com 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而我们的社区就是孩子的德育教育的氧吧。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力资源:社区“公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等;物质和环境资源:社区居委会、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多功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室等,这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文化设施不足的缺陷,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他们都是学生们向社会学习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条件,充实了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增强了教育活动实效性。如教学《我愿小区更文明》一课,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住宅小区,参观我们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建筑设施、工作人员等,参观完后就在小区的空旷地上,以天为庐,以地为席,围坐成一圈,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社区。孩子们都认识到每个小区建设都是不容易的,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幽雅、整洁的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在交谈中,学生讲到了有些人不爱护小区公共设施的行为时,让他们义愤填膺。当讲到同学中也有个别人破坏小区设施的不文明行为时,个别同学的脸红了,低下了头。我们还邀请了小区居委会的阿姨与我们一同讨论交流,学生们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阿姨咨询,并且提出许多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