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04-08 14:51:15  浏览次数:539次  栏目: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http://www.dbk123.com

1)耐心聆听,态度诚恳,以鼓励的目光给学生以发言的勇气,并友善示意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发表完毕。

2)仔细辨析,及时肯定,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正确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小点,都要给予肯定。

3)尊重发言,正确引导,在肯定学生对的地方外,对于学生感悟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一点有为重要,教师必须参与讨论,同时能迅速正确地理解学生的意思,但不要给出判断性的语句,而是重在讨论过程中的正确引导。

3、  建立“教师与朋友”的双重身份,促进沟通理解

在现阶段低年级的新教材试点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与认识水平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的是一种亲近的快乐的教学。

“身份转化”的几种不同的教学尝试:

1)课前,利用几分钟和学生一起做做简单的自编操,跳跳集体舞(如《找朋友》)活跃气氛。)

2)课上,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课堂上的问题,或直接进入学舌的小组讨论,做做“特邀嘉宾”,或即兴现场采访,和学生一起做课堂要求的动手部分等。

3)活动中,多向交流评价。教师给学生发小奖品,学生也可给教师打小红星或发奖表扬。

4)课后,继续参加学生的各种讨论,亲密彼此关系。

自由开放,交流探讨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教与学地位的平等,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多彩的版块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体验,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伦理道德,人生观,世界观。

1、教学设计内容丰富,灵活开放

和以往的《思想品德》或《社会》课程在教学界面上最大不同之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都以小版块主题活动为主。教师可以自己根据备课思路,对课本所提供的十一个小栏目筛选或重组编排,有选择地进行教学。针对每个小栏目,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力求突出师生的交流合作互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

1)对“动口说”类小版块活动的设计处理:诸如“七色光”“故事园” “交流会”“我想说“等均属于此类版块。

A、开花式讨论:由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或背景,生自由讨论。

B、续接式讨论:

www.dbk123.com 多用于“故事园“的小版块活动中。”故事园中的主题故事教师不全讲完,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续编续讲,采用“师讲前因,生接后果”“师起头,生续编”或“生自由讲,师小结归纳”这几种方式。

C、自创“小名言”“小警句”:

在送你一句话及我想说中,教师所要引导学生的都是对所上课文的活动目标的感受理解。

2)对“动手做”类小版块活动的设计处理:诸如“小舞台”、“游戏宫”等属于此类小版块活动。

①“小生活劳动课”

《品德与社会》课中有较多让学生单纯动手做的部分,教师在这类课中的活动设计往往是教师示范做,学生学着做,把这一环节处理为一小段“生活劳动课”。

②唱唱演演小舞台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儿歌或表演情节,为学生搭建唱一唱,演一演的小舞台。学生即兴表演儿歌或情景剧。教师和学生一起唱,一起演,感受体验。

③快快乐乐小游戏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的小游戏活动设计可以把一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教师有时直接选取教材中“游戏宫”中提供的游戏,有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自创小游戏。课前的小游戏(如“枪椅子”)可以活跃气氛,课中的“小游戏”重在让学生体验感受。

2、多向式交流互动探讨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互动为本模式的重点及特点,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A、生生交流互动

班里每个学生都是好朋友,教师在课堂中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学习竞赛,又能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从小关注他人,心中有大家。

B、生生交流互动

正如生生互动一样,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群体活动中,能以身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C、小组交流互动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班级中的学生相应组合为学习小组,各个小组间的互动活动更有利与交流班中的不同意见,提高课堂效率。

D、家校、社区互动

“互动”的含义四宽广的,处理课堂上的互动,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在教师的组织下也可以形成互动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更为立体。在互动中让学生真实体验,深切感受,使课内的教学延续至课外,渗透进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显现。

[案例片断]

(若干学生简介自己名字的含义)

师小结:小朋友,你们听出来了吗这些名字里都包含着爸爸妈妈深深的祝愿和希望。(贴:祝福与希望)

1、你们看,这个小姑娘,叫徐翔宇,她的名字当中也包含着爸爸妈妈对她的祝福与希望。你们能说一说吗?(演示动画)

啊,爸爸妈妈的希望多么美好,希望她长大了也能像杨利伟叔叔那样,飞上蓝天,飞上宇宙,做个宇宙超人哪。

……

2、还有谁想来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师随机点评)杨老师发现,刚才这些小朋友名字的取法,跟这个小朋友是一样的,他叫——李金勇。你们看,(演示动画)谁来说说他们的名字是怎样取的?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的名字中还可以放上妈妈的姓。(贴:父姓+母姓)

……

3、名字的取法还有很多种呢。(出示:张国庆人像)我们来读读他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国庆动画)对啊,国庆节的夜晚多美,爸爸妈妈美好的心愿也包含在这个名字里了。哦,我们的出生时间也可以用来取名字。(贴:出生时间)

……

4、其他类:

(1)还有谁的名字取法和这个三种都不一样?

(2)原来你的名字是根据            来取的。(贴:天气,季节……)

(3)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贴:……)

5、原来咱们的名字有这么多种取法,每一个名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觉得自己的名字怎样?

……

[分析]

这一

www.dbk123.com 教学片断取自一年级《我的名字》这篇课文中。教师设计本环节的主旨是让学生在对自己名字的交流中来体会到自己名字的独特含义,以及名字中所蕴涵的父母的祝福与希望。这一环节中教师以自己的名字为基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组织教学,加以适当点拨小结,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将珍爱生命的教育主题悄然融合于一个个富有含义的名字的交流之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名字的含义知晓不多,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先请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在父母的口中了解到自己名字的含义,为课上的交流做好准备。二课堂上的交流,从上述片断中可以看到,并非是杂乱无序,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层次分明地进行。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不同的名字类型,针对不同名字类型,引导生与文本的交流,有的是先请一类学生说后总结时使用文本(如“徐翔宇”的名字及动画);有的是请一个学生讲后联系文本(如“李金勇”的名字及动画),再由文本到学生,让学生在找到取名后再介绍同类名字,还有的是直接从文本入手(如“张国庆”的名字及动画),再引发学生交流;此外,还有在媒体动画中来动态地参与讨论名字的意义等等。正是因为交流的层次及形式的多样化,所以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他们始终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在这一大环节的讨论,交流中,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各个不同的名字中所蕴涵的相同的意义: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祝福与希望,感受到了自己名字的独特,为有这样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而欣喜。课本上小朋友的名字、伙伴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到了自己名字含义的独特以及在这个小小的名字中所包含的父母对自己的深厚爱意。

师生合作,实践体验

师生互动模式下的直接表现形式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能互相合作。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既是引导者,有时又是参与者,同时也兼任评价者等多重身份。而学生则以多种方式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师生互动所带来的是师生实践合作,生生实践合作,学生个人与小组间的实践合作及小组与小组间的实践合作。

在这种多层次的实践合作中,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教师与学生能借助“讨论,辨析,动手DIY及模拟情境”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对道德情感的体验,能力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