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 析 品 德 教育,http://www.dbk123.com
小学品德课程努力将各种教育融合起来进行设计。《品德与生活》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生活》是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有机融合。这种种教育的综合既是生活中各种自然、社会因素的内在的综合,同时,也是儿童与这种种因素的内在联结。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更好的体现品德课的作用
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道德知识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视中小学生的道德体验。要鼓励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倡导“情景教学”、“活动教学”、“价值辨析”、“道德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力求构建有完整心理要素参与的道德学习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德育作为潜心研究的课程,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倾听者、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探素性学习,使道德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然需要。
道德教育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与教师的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中,靠单向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是难以深入心灵的,其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新形势下,德育的途径应该体现多样化、人性化、情感化,张扬个性,善于创新。
1、以情感引发正确的品德。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深钻教材,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品德教育容于情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今处理过一件事。他的学生能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把学生带到鸟巢旁,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的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它们。”这情景使学生非常懊悔。很多年后,学生仍然记忆忧新。可见,人性化的德育可以震撼人的心灵,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
1、适应儿童的需要。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的,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我认为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这还不是这种关注的根本。这种关注还在于:(1)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2)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小学品德课所倡导的是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促进他们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的功能还不仅仅在于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各种美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他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2、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决不是“干什么都行”、“怎么干都行 ”的片面相对主义。为此,课程所追求的不仅是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它既扬弃传统教育不尊重儿童、不从儿童实际出发的强行灌输和机械行为约束的做法,同时也不走当代西方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那种否定价值引导,要求教育者在价值教育中持价值中立的价值相对主义之路。
3、品德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基本动的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原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儿童是个体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其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发展价值。生活于教育之重要则更不待言,关注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为教育的本质上是生活,是人的生活。关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有精辟的论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的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活泼生动、富于意义的联系,改善人的生活品质,丰富生活和人生。 ,浅 析 品 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