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10-01 02:21:25  浏览次数:739次  栏目: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标签: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集,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http://www.dbk123.com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的了解。本文试图从小学英语加强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文化内涵在小学英语中的体现、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与策略等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小学英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渗透

1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小学英语加强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2.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有的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语言来表现的,如文学等。此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则通过语言来记录、保存和传播。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闹出笑话。如:在汉语中“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了吗?)是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语,而在英语中这句话则表达的是想请人吃饭的意思。

2. 2学习语言的目的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极其有限,而中西文化差异的范围又那么广泛,因此没必要把功夫花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我们用英语这门外语交际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际。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交际提供前提,同时语言的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想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2. 3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文化层面,单词、短语、成语、句子、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 在教学PEPBook1Unit4We Love Animals时,一般我们都会用到:I like…这个句式,有个学生说:“I like pigs.”,不少学生都笑了出来,于是我便问了一些学生“What do you like?”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孩子告诉我“I like cats.”于是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虽然pig在我国一般有着“好吃、懒做”的含义,是贬义的,而在西方却是财富的象征;相反cat在西方则指的是魔鬼的化身,如“She is cat.”不是说她像猫一样很可爱、很温柔,其真正的含义是指她的心地很恶毒。经过了这番解释后,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文化内涵在小学英语中的体现

3.1整体差异性

    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它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西方文化则强调个性解放,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这种整体差异性反映在这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突出表现在姓名、日期、地址等方面。如姓名方面,中国姓在前,名在后;西方则是名在前,姓在后。日期方面,中国遵循年月日的规律,西方则是先日月、再年份(英式英语)或者先月日、再年份(美式英语)。地址方面,中国是从大到小排列的,西方则恰恰相反。

3.2称呼语

    亲属称谓是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例证。在我国,把家庭视为社会的细胞,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而在西方,家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称谓上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除了辈份清楚外,其他关系只能从上下文中仔细推敲或当面询问。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姨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称谓也比较简单,长幼之间均以名相称。

3.3隐私及禁忌语

    中国人初次见面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打听别人的私事,有时在我们看来是出于好心、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是不礼貌的。其实像我们平时一些涉及年龄、收入、婚姻、行动方向的家常话题,都属于英语文化中比较敏感的东西,是他们的隐私,一般最好不要涉及。英语学习者要了解英美国家“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吃了吗”。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3.4西方节日

    中西文化差异还突出地表现在节日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在我们的教材中就不断地贯穿着有关西方的节日,像Book1 Teachers’ Day、Halloween和New Year’s Day,Book2 Women’s Day、Easter和Children’s Day,Book3 Christmas,Book5 Thanksgiving Day、Mother’s Day和Father’s Day,Book6 April Fool’s Day、Independence Day、Valentine’s Day。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3.5感谢和赞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别人会觉得你很见外。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而在我们国家,人们往往会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惭愧,惭愧”等。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6源于传说、神话等的英语专有词汇

    英语中有些词汇与神话、传说有关,如星期的来源就与古罗马神话有关。

Sunday—Sun’s day(太阳神日)
Monday—Moon’s day(月亮神日)
Tuesday—Tiu’s day(战神日)
Wednesday—Woden’s day(风神日)
Thursday—Thor’s day(雷神日)
Friday—Frigg’s day(爱神日)
Saturday—Saturn’s day(土神日)

    另外,月份也与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有关。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古罗马历法原来只有10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

[1] [2]  下一页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