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谈谈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研究,http://www.dbk123.com
(二)联系实际,生活是源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和运用语言也不例外。张孝纯的大语文观明确提出语文教学除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外,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三课堂”,即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学习,这往往被少数教师忽视,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车站上的展览,码头号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片的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等,可以作为教材来学习。”从大语文观看,社会便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一切社会现象都包含有语文因素。义务教材一个显著特点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开展语文基本训练,培养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始终把生活当作“源”,这门工具性学科并不难教,相反地好教,最能教出味来。
学生呱呱落地时起,就已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中,观察周围,体验人生。教学中教者相机诱导,让学生对三大生活圈即家庭、学校、社会多留心、多体验、多想象、多评说,这样就把学生从读“圣贤书”中解救出来,语文能力随之会明显提高。
其实,一切优秀作品,无不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体味和思考,联系课文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这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从应考的角度,不少考题在这些方面也有涉足,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关注中国发展、教育公平和发展、关注科学,祝福“嫦娥一号”、奥运会、生态环境、兴网络文明之风、祖国统一、感动、感恩、中国骄傲、时尚的“选秀”活动、关注地方特色,热爱建设和谐美丽家乡。
有目的组织校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同时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笔者多次带领学生游览龟峰山、五脑仙山、南湖公园、麻城市火车站、烈士陵园、麻城师范、麻城市第一中学、城东污水处理厂等,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以学堂为中心,注重学科渗透
课堂教学仍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我国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前苏联讲授模式的影响,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神圣,教师上课“杀”气太重。教师处于进攻的地位,学生处于防御状态,教师步步逼进,学生防不胜防,这是对学生身心的“虐待”,是有碍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的。必须变讲堂为学堂,这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开掘智力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一个“变”字。
一堂好课应是一首优美的诗,一曲动人的歌,一幅完美的画,教后其乐无究,学后兴致倍增。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章法,但极易受两种模式的影响,一是传统模式,就阅读教学而言:“释题——分析——中心——语言——写作特色”;就作文教学而:“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评讲”;二是个人教课的定型框架,篇篇如此,未免单调乏味,这不同程度地打消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与生活的联系;读写听说结合;表演型,让学生唱主角,有些课文让学生上台讲;仿教,如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余映潮的“板块教学法”课堂教学六步法多次尝试;课堂结构多样化;分类指导学法,分层指导。
语文虽然是门工具性学科,但从运用语言、培养思维能力的角度看,其它学科也直接为语文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上“语文”课。各科教学中述语的准确表达,词语的恰当使用,句子的正确选择,教师的风趣的教学语言等均是活的语言材料;说理题、论述题、推理题、实验报告等也是对学生运用语言的检测;各科教材中的丰富内容,如政治里的典型事例,化学中的“选学”内容,物理中“阅读材料”均起到扩大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笔者与化学教师合作,进入课堂,设计一系列的训练题,以物理、生物、历史等教材内容设计为语文考题等。这些作法加强了学科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双方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语)。语文教材中任何一篇文章,无不倾注着作者的满腔热情,无不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造。依托课文,诱导学生,深挖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课堂中教师饱满的热情,工作中忘我的精神,也能感染每一位同学。
(四)提高素质,教师为“剂”。
每位教师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在“学生——生活——语言学习和运用”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不少教师一味地强调客观,承认自己不行,知识浅,能力低,只能当教书匠,这是错误的,应该有与名家比高低的气魄,相信通过艰辛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实践型——实验型——创造型”教师的转变,完成时代与人民赋予我们的铺路、架桥的重任。
教师应有教育科研创新的意识。要树立教育创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品格,要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为科研创新打下坚定的基础,要立足教学,形成教师科研与学生科研相结合。
三、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体会
《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整体模式》(《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 许序修、金振仁)一文有一幅图,笔者深有同感,表(略)
这是一个自主开放,具有高度实用性、实效性的以“育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突出特点有四:一是把语文教学过程开辟为学生参与、协作、感悟、演练、研究、体验、实践、内化、创新、发展的过程,利于学生兴趣、认知、情感的激发;二是学习环节、学习途径、学习方法的多层次,多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拓展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集体智慧、自由、充分的发挥;三是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实践和内化,利于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强调知识、能力、精神、人格的有机结合,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他新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打开创新的闸门,各抒己见的争辩中能点燃创新的火花,亲身体验中能挖掘创新的能力,自由的畅想中能拓宽创新的路子,质疑释疑中能塑创新的个性,评价与肯定中能激发创造的热情。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要力求:导入新课,要刺激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欲望;
www.dbk123.com
学习新知,要鼓励学生好胜,培养其思维的独特性;巩固练习要倡导学生勤思,敢于创新求异。在教学手段上,要让多媒体进入课堂。
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让传统的教学方法泛出亮丽的色彩,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要让语文学习无时无处不深入学生心中。
对比笔者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与许序修、金振仁所倡导的“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整体模式”相差甚远,很有努力探究的必要。
今日的学生不同于往日的学生,更不同于明日的学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可通过影、视、互联网等学习语言。教育的超前性决定着教师要多渠道吸收信息,扩大视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紧贴生活,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只有精深的功底,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只有虚心学习前人和今人的优秀作法,才能使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才能创新课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书目:1、《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隆华主编
2、《分行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段继扬主编
3、《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丁钢主编
4、《教育改革论文汇编》学宛出版社 柳明主编
5、《语文创新教学探本溯源》华师研究生 茹清
上一页 [1] [2]
,谈谈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