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
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http://www.dbk123.com
萨哈啦?——是那个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的大荒漠吗?是三毛笔下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另她魂牵梦绕的撒哈拉吗?带着脑海中闪现的一连串疑问,我打开了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哦,不是沙漠,那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是那个心中装着撒哈拉沙漠那么宽、那么大秘密的女孩,是那个叫富兰克林?奥哈拉的诗里的“躲在草场的角落,自己做自己的玩伴”的女孩。
女孩是特别的,但我所说的“特别”不是当她和特别辅导员坐在学校大厅时,同学们吹着口哨所喊的“特别的萨哈拉”,我说的“特别”是褒义的,是怜惜的。女孩在学校不做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却疯狂地喜欢阅读和写作。 因父亲的离开,女孩变得内向而敏感。她把对父亲的思念,写成了一封封没处可寄的信。她以为这样做会使自己觉得舒服些,却不料这些信成为了她接受“特别教育”的证据。女孩更加封闭自己,不敢在学校写任何关于自己的故事,她把自己的秘密“锁在脑子里的一个大箱子里”。她只跟自己说话,跟空气说话,她只有唯一的朋友瑞秋。她记录下上学以来的每一点每一滴,却不想被人发现,藏在了公共图书馆的940区。女孩有美好的理想,想成为这个城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作家,但她唯一的朋友却并不怎么相信。直到有一天,一位叫波迪的老师的出现。女孩的世界犹如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拨开了密布的乌云。最后,女孩有了合适的脚码,穿上了水晶鞋,走出了封闭的城堡,开始了奇妙的旅程。
较之女孩,更为特别的是那个叫波迪的老师。她的头发是古铜色的又像是绿色的,脸色显得苍白,却涂着茄子紫的口红,衣服松松垮垮地挂在瘦瘦的身体上。“她根本不像个老师。倒像个成天晃悠在街上的问题少女”——这是初次见面,女孩对她的评价。她教学的方式是特别的,甚至透露着些许怪异。第一次进教室,却谁也没看,只是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鲜花。她给学生定的规矩是“一定要”——“一定要看 一定要听 一定要推己及人”。她有一个“烦恼收集器”,那是一个黄色的大篮子,学生扔进无形的烦恼时,她总是弯下腰假装吃力地支撑着。她给学生讲故事,每个故事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她热爱诗歌,却并不拿诗歌来考学生,她坚信“一首诗就是一笔财富,一个字就是一两金子”。她与问题学生德里的交流是另人忍俊不禁的。德里说“他妈的什么?” 她回答“他妈的老师”。德里踢了她的讲桌,她回以好象足球运动员射门一样的凌空一踹,可怜的桌子立刻翻了个。当碧丝小姐要带德里接受特别教育时,她却和德里站在同一战线,同仇敌忾。她对女孩萨哈拉的鼓励彰显着智慧。女孩第一次在日记本上写下“我是作家”时,她回答 “我相信”,短短三个子,坚定有力。女孩四天没有写作,她在女孩日记本上用红笔写下“作家需要写作”,这是一座山,女孩感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女孩生病时,她去探望。对于女孩妈妈的询问,她的回答是“她将是一名作家”,既是期望又是鼓励。从此,女孩打开心扉,用自己收集起来的很美、很漂亮的词描述着住所周围的环境、名字的由来……
还有特别的,要属爱斯米﹒科德尔的叙述方式。同许多儿童文学一样,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化茧成蝶的心路历程。但故事的情节却蕴涵在一封封书信里,一篇篇日记中,一则则故事后。或许只有狂爱收集闪亮贴纸的,滑着旱冰的作者才能在寻常的灵感寻常的方式中透露出喜出望外的效果。一位特别的作者,一种特别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特别的女生和一个特别的老师的故事。于是,有了一次特别的邂逅,焕发出特别的光彩。
女孩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那个叫波迪的老师,她的感觉、心情全部被照亮。虽然,女孩还没成为真正的作家,却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更多的萨哈拉可能还躲在草场的某个角落呐喊:“我是个孤儿”,期待着波迪老师的出现。或许我想表达的是——世界上不乏萨哈拉,缺少的却是像波迪那样特别的老师!愿所有看过这部作品的老师都能够朝着波迪的方向努力。祝福“特别”的萨哈拉!祝福所有“躲在草场的角落”需要“特别教育”的孩子们!,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