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小学教学计划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11-15 19:43:18  浏览次数:882次  栏目:小学教学计划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http://www.dbk123.com
 
一、实施意义: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二、实施目的: 
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Internet)等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识,让老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其关键点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要素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 
 (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不仅可提供媒体的手段,而且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将这些教学内容集成在计算机中随时供课堂教学选用。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3.在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 
  4.信息技术还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或超时空开放。 
 (二)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师生运用信息技术, 
  其一,可以有效促进分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的真正实现; 
  其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普通学科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其三,利用网络特性,帮助学生实现协作式学习。 
 (三)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这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应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同时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丰富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方式。 
(四) 实现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其内涵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快速、灵活等特点,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开展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和不受时空、不受人数限制的互动交流。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 实施原则: 
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是: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

www.dbk123.com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又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实施对象: 
   一至六年级年级全体学生及其任课教师。 
五、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1)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2)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课件页面。 
(3)制作课件,保存备用 
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使用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手段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初识电脑课件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大大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2.深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的“整合”是在第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着开拓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书本相关,但又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此,在初步掌握上网搜索的基本上,开始了新的尝试:从英特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其做法是: 
 (1)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 
 (2)按照前述的有关步骤制作课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3)上网查询和课文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文字、数据、图片等),并将有关内容下载下来; 

[1] [2]  下一页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