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小精灵》教学设计(1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蜻蜓》,欣赏《野蜂飞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4.通过倾听、体验,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感受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跟随《口哨与小狗》(二拍子)和《拉勾勾》(三拍子)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二、聆听欣赏
1、导入
师:孩子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小昆虫啊?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就听一段音乐,它表现了哪种小昆虫?
2、初听《野蜂飞舞》
师;你仿佛看到什么小昆虫在飞?生:蚊子、蜜蜂……
师:你为什么说是蚊子、蜜蜂呢?生:嗡嗡的声音……
师:能发出嗡嗡的声音,说明它飞的怎么样?学生听音乐表现快速飞的样子。
3、介绍并出示课题《野蜂飞舞》及曲作者
4、体验声音的强弱
①师:野蜂在飞行的时候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
②师:当它飞的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声音怎样?远时声音怎样?
③用“嗡嗡”的声音来表现:忽远忽近的飞舞
5、复听《野蜂飞舞》引导学生加入动作,随音乐表现自己对“野蜂飞舞”的感受。
三、歌曲教学
1、运用谜语 ,激发兴趣。
师: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生猜——蜻蜓。
2、简介小蜻蜓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3、初听歌曲
师:你知道小蜻蜓它是怎么飞的?请你来听,用动作感受,小蜻蜓飞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反馈:小蜻蜓和野蜂飞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4、再次感受,听音乐,生用手臂模仿小蜻蜓在飞舞。
5、复听歌曲。说说歌曲中人们是怎么夸奖小蜻蜓的?生答。
6、生跟教师按节奏朗读全曲歌词。
7、听唱法教学,学生轻轻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飞舞感知乐句。
8、师:小蜻蜓的翅膀又薄又轻,飞的时候那么轻盈优美,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
四、情境表演
1、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①小蜻蜓自由飞舞的图片
②小蜻蜓高兴游戏的图片
③小蜻蜓辛勤捕蚊的图片
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情境表演,学生头戴小蜻蜓的头饰,化妆成小蜻蜓,随音乐进行表演。
五、小结下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宁,请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2、听《小蜻蜓》音乐律动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