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谈话:
1、游戏(老师说一句诗,学生来猜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
2、其实我们刚才猜的这些节日,都是——传统节日
一年的很多日子都是节日,今天就是一个节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你说重要吗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生:十一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还会想到什么节日?
生:清明节、9月10日教师节
师:你没有忘记我们老师的节日。同学们,我再给大家猜2个。4月1日?第二天4月2日是什么节日?老师把它写下来,你们看仔细了。
师板书:世界儿童图书节
每年,安徒生获得者要做一个讲座。
一、感受作者义无返顾的选择
1、揭题、解题
师: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她选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生:走遍天下书为侣
师:老师把题目写下来,请大家认真地看。
师: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2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伴侣、情侣
师: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生:形影不离、情比金坚 你的词汇量非常丰富
师:比如“如影相随”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会怎么理解课题?
师:理解到了这里,谁愿意来读读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
师:课文都已经预习了是吗?课文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课文读顺了。
学生交流。
2、初次读课文,我们要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就要尽量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让我们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她要去环球旅行,要多少时间呢?
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二、感知作者以书为友的理由
1、创设情境,质疑: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师:跟随这一叶孤舟到达这茫茫大海
音乐响起:
当第一缕晨曦穿破云雾,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月光伴随孤独挥洒,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乡愁如薄雾缠绕,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暴风雨即将袭来,我还是静静地读这本书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只是这一本书
师:此时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生:你要读那么多遍不厌烦吗
生:为什么选择一本书
生:不觉得孤单吗
2、作者是怎么回答的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自由地读读作者的回答吧!
三、领悟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
1、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的态度、语气表达出来。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
2、交流
生: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师: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平时不太会做菜的妻子做了一桌美味的菜,感觉家特别的温馨
你们有这样的感受?
生:我知道这是爸爸买给我的新书。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把这份心情送到书中读。
生读
师:高兴的心情请你带上笑容来读。你自己感受到了吗?带着微笑读,不仅要体会心情,还要带着表情来读。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的是?
师:回到这样的家,除了惊讶、高兴,你还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生读
生:我还会非常激动。[小学教 学 设计 网-www.xxjxsj.CN-更多课堂实录]
师:那就激动地读,再激动一点。
师:比第一次激动多了。还愿意读读其它的句子吗?
生:是的,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师: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说。你从哪个词语听出来的?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照顾下后面同学,你来
生读
要是稍微读得再快一点,再坚定一点
师:让我们一起来坚定地说——生齐读
师:还愿意读读哪个句子?
生:“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
师:你发现这是什么句子了吗?反问句的语气特别强烈,谁还愿意把反问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还有愿意读读其他句子吗?
生:见到了朋友,发现朋友居然还懂这个。
师:见到了朋友,发现朋友居然还懂这个。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惊讶
师:把惊讶送进去读
生:兴奋
师:兴奋送进去读
生:激动
师:把激动送进去读
生读
师:的确是非常地激动。
3、练习
朋友经常相见,可总是还能有新的了解,那叫——常见常新;家每天都回,可也总有新的发现,那叫——常回常新。其实,我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体会作者情感我们要触摸作者思想,作者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其实要说的是什么?
生:要说的是一本书
师:一本书能够怎样?你可以找到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概括的话来说一说。生:能让你找到快乐
师:作者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呢?能找到书中的语言吗?
生: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叫做常看——常读常新。
师:那么一遍又一遍读这
,因为——(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