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04-03 17:59:22  浏览次数:638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http://www.dbk123.com

   第二课时    结网游戏
[活动目标]
1、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2、  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3、  能发现各种食物链之间也能通过食物关系形成食物网。
4、  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的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重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理解食物网与生态平衡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图片、绳子
[教学过程]  此活动可到室外进行,但在室内尽量腾出场地则调控得会更好。
一、       室内活动:结网游戏
通过结网游戏,分析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
事先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食性——〉每10人一组,——〉用绳子将吃与被吃的两种生物连接起来,——〉用几根绳子将生物彼此连接——》减少1、2、3个成员,探究食物链或食物网会受到什么影响——》活动中,注意分析和体会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尤其是当某个成员减少时对其他成员造成的影响。
二、       室外游戏。
三、       讨论。分析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当处于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数量减少时,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两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  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  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  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STSC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第一课时     能量的转化
[活动目标]
1、  能分析出各种形式的能量通过能量转化装置是如何被转化的。
2、  能从图中分析出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的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重难点]  
观察、分析日常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教学方法] 
图示分析法
[教学准备]
能量转化实物如:电吹风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师讲解什么是能量转化装置,出示电灯泡等能量转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启发学生的疑问。
二、       探究不同形式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     观察电吹风工作时的状况,问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是什么?
(2)     分组讨论,列举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描述它们的工作,分析工作能量转化情况,提醒有时能量输出的不只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如吹风机输出的有风能、声能、热能。
(3)     提醒有关安全注意事项(有危险的不能拆,工作过程中不能拆)拆取一些装置来探究其工作过程。
三、       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
(1)     课件展示,观察图片,说一说电是怎样产生和利用的。
(2)     小组讨论,分析插图提供的情景

www.dbk123.com 中涉及到哪些形式的能量,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同一形式的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又是怎样转移的?
(3)     指导学生记录结果,以概念图、流程图的形式记录,训练学生利用图表记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交流,结论:能量在物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图中能量在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是:水能——>电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


第二课时   制作风动小装置
[活动目标]
1、  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2、  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方案。
3、  能对同学业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4、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  在设计和改造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会分析装置中的问题,并制作改进。
[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       明确任务。
师提出活动的任务:利用风能,设计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启发联系生活中风琴、笛子、风车模型等物品。想出更多的利用风能发声的模型,提示学生可以照自己的方案去做,鼓励不同的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去做。(比如,用独创的方法做的可以得到双倍的奖励等)
二、       掌握方法。
1、教师出示风动小鼓模型,观察成品的结构,用课件或图片演示制作步骤。
2、动手制作。
3、展示评价。
(1)     指导学生调试自己的作品,或效果不好,分析导致的原因。
(2)     分析自己的模型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将风能转化成声能的。
三、       改造风车模型(课后拓展活动)
1、  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2、  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改造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电能,将大家的办法记录下来。
3、  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方案。
4、  进一步完善,用图文形式展示。
5、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
6、  通过反复调试,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并解释其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创造性。


十二课   电铃响丁当(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  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  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  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STSC目标>
1、  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  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难点是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对比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电铃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导线、铁芯、小铁钉或曲别针、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       提问:教师出示电铃、电磁玩具,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启发学生提问,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找开铃盖,(注意安全,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断电后才能拆开)观察电铃内部有个线圈,说明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构成的,引发学生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