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主要汇报我组围绕课题共同研究的一份美术课例。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纸品乐陶陶》一课。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利用各种纸材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共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本课是活动一的内容。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捏成的纸团、纸绳,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给学生一种不同与绘画的另一种美的审美体验。
用纸团、纸绳粘贴的装饰画实质上包含着相似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如将多个点靠近作线状排列形成线的感觉,点的间距、大小及色彩可产生各种变化;如将点聚集又会形成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与疏密配置可产生多种变化;线如果大量密集地使用,可形成面的感觉,线还有曲直、长短、粗细、闭合变化。从教材中的范作就可充分感受到这种形式美感。
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任务为装饰性贴画,包括图案表现和想象创作。本课教学设计先考虑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创作过程,再考虑在粘贴过程学生的即时获得,为其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教学过程的安排先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出纸团、纸绳,了解纸材的性能。让学生在欣赏大量的范图中,感受材质的美感,向学生渗透点、线、面的构成意识。接着在不断的对比欣赏中,师生共同讨论制作方法步骤,排除制作障碍,也就是解决了重、难点。学生作业采取两人合作的方式完成,让学生的审美感受在作业练习中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知识与技能:掌握纸绳、纸团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用纸团、纸绳粘贴成装饰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巧妙的运用纸绳、纸团。
教学环节设计:
一、了解材料,欣赏导入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皱纹纸变成纸绳、纸团,调动学生学习的初动力,在实践中分析、讨论,了解皱纹纸的特点。然后出示大量图片及范作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较强的视觉冲击下感受装饰画的美感,在兴奋不己,惊叹之至时,浓厚的兴趣在交流中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并能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分析讨论,了解方法
设计制作的方法主要是在让学生对比欣赏,在不断的分析比较中,得出设计纸品装饰画的两个要点,也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草图的设计、纸绳、纸团的粘贴”这两个要点如果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说制作纸品装饰画要怎么样、怎么样,可能等到学生自己设计时就会忘了,因为他没有很深的感受,只是老师说应该这样,而通过他们自己一步一步,不断地对比欣赏,进行比较分析出来的,他们会感受更深,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能体会到这种装饰画的美感。
三、掌握技术,自主表现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了设计制作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分两人小组大胆设计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同桌两人合用材料,共同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展示评价,拓展升华
展示评价过程能将创作过程中的优缺点明示给学生,同样是再次学习和欣赏感受的过程。而安排的拓展将学生的想象再次升华,丰富其发散性思维,锻炼了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在生活中常现。
在整个课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感触到了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艺术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仅仅是课题研究的开始,我们还将把这个课题继续研究下去。
,校本研究《纸品陶陶》教学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