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音乐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04-04 16:55:20  浏览次数:170次  栏目:小学音乐教案
标签: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小学音乐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http://www.dbk123.com

教学目标:

 

 1、音准:掌握Sol、Mi、La、Do、Re五个音的音高。   

 

(分析:音乐要素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其它音乐要素,节奏、速度、音色、强弱等都可以找到日常生活中相对应的体验,如:跑、跳、走对应节奏的长短与速度的快慢,音色可以与人的声音、动物的叫声产生联想,强弱可以与提东西的轻重相比较等等。只有音准没有任何可联想的材料,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完全依赖感觉、模仿、顿悟等一系列的训练来完成。所以在第一年,不要求儿童掌握半音,而是扎扎实实地唱准五声音阶的歌曲,这是非常符合儿童音乐认知要求的。)    

 

2、节奏: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三个基本节奏。   

 

(分析: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以为掌握节奏真的很容易,往往在一年时间里把所有的节奏类型全都灌给儿童,结果儿童似懂非懂,其实还是不懂。柯达伊音乐教材在第一年只学三个基本节奏,我认为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音乐是整体,作为两个基本要素的音准与节奏,绝不能偏颇任何一个,一定得携手共进,因为离开部分的整体是不存在的。音准入门难,所以第一年,放比较多的精力在音准上是必须的。第二,节奏入门容易,但真正准确地掌握节奏也非易事,在等待音准发展的同时,把节奏训练往深度上发展。教材里大量的节奏多声部练习,既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培养了儿童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第二年其它节奏类型的学习,打下了十分结实的基础。) 

 

 3、节拍: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分析:节拍与节奏是儿童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一般的教师往往重视节奏而疏忽儿童对节拍的感知。教材里只要求感知2/4拍一种节拍,目的在于强调第一年基础扎实的重要性。这种小步子的内容安排是柯达伊第一年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成功的原因也在于此。)  

 

 4、识谱:①认读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组成的节奏谱。②识认由Sol、Mi、La三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G调、D调、F调的不带谱号、只带简易拍号的五线谱。 

 

(分析:识谱教学与歌唱教学采取不同步方式,即识谱教学目标只是完成三个音与三种基本节奏的综合,而歌唱教学目标一方面完成五声音阶中,中音区五个音组成的各种音程的准确歌唱;另一方面能基本歌唱最高音扩展到高音Do,最低音扩展到低音Sol的五声、七声歌曲。这种识谱与歌唱的不同步,持续三年,一直到四年级才实现识谱与歌唱的大汇合。这种形式的教材安排,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听觉比视觉发达阶段,这一时期充分发挥儿童听觉记忆优势,同时也顺带挖掘视觉记忆的潜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当视觉记忆优势出现时,很自然地实现由听觉记忆向视觉记忆的过渡,没有出现任何的勉强。)  

 

5、知觉整合:    

 

①能准确地歌唱以Sol、Mi、La、Do、Ro五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歌曲。   

 

②用首调唱名法,能流畅地视唱由Sol、Mi、La三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G调、D调、F调的五线谱。  

 

 ③能歌唱最高音扩展到高音Do、最低音扩展到低音Sol的五声、七声歌曲35首。   

 

(分析:如果只有学习各要素的目标,没有知觉整合的目标,这样就只停留在感觉层面。而分开学习各要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各要素的知觉整合,所以,音乐教学中,我们始终要记住的一个原则是:部分是为了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毫无意义。)  

 

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由歌谣引入节奏的学习。   

 

 1、 念歌谣伴随多种节奏图谱。 ①学习能朗朗上口的歌谣、民谣。②边朗诵边律动(包括拍手、拍腿、跺脚、走、跑等),感受动作的节奏性。③朗诵熟练后,用大鞋子、小鞋子,大鼓、小鼓,大实心圈、小实心圈等视觉形象画出对语言节奏的感觉。④把歌谣的语言用象声词代替,由此来进一步体会语言节奏的长与短。例如:"我是一只小青蛙,专吃害虫保庄稼。"这样一首歌谣,用"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代替。⑤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语言节奏的长与短。  

 

(分析:通过语言的长短引出节奏的含义,通过画图的形式画出节奏的长短,这种方法在节奏教学初期屡试屡爽,已被全世界的音乐教师所采用,但像这本教材那样,把步骤分得那么细腻、过程放得那么慢,是很少见的。一方面,检验教学合理、得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班学生学习结果是否维持最小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唯这样,儿童对节奏的感受才能是全面的、深刻的。)  

 

 2、 出现节奏谱。 ①从大实心圈与小实心圈等节奏图谱引出形状相似的节奏谱。例如,出现节奏谱时,注意避开二分音符。②出现节奏谱卡片,例如,注意每张卡片有意识地安排二拍。③学习只包含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新歌谣,让儿童自己排列节奏谱。④根据节奏谱,请儿童编语言。  

 

(分析:由节奏图谱自然地过渡到节奏谱,使儿童没有负担,而且使儿童对节奏谱有比较生动的认识,不会觉得抽象。)   

 

 3、 用重音,形成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引出二拍子的强弱特点。  

 

(分析:在节奏律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有很明显的强弱规律的律动,如表示火车轮子转动的律动,第一下手臂伸出去,第二下手臂收回来,这与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正好吻合。利用这种契机,趁热打铁,让儿童体会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4、 出现带小节线的节奏谱,同时开始进入二声部的节奏练习。   

 

(分析:这套教材的教学逻辑一环扣一环,正因为有了上一步骤不断重复的强弱规律的体验,这时在二拍之间插一个小节线顺理成章,儿童很容易地就能理解小节线的含义。另外,脚踏节拍,手拍节奏,这样,节奏的二声部训练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  

 

5、 出现有简易2/4拍拍子记号的节奏谱。   

 

(分析:这时儿童对二拍子的概念,仅是一个强一个弱的动作形象,并不涉及时值,所以只出现简易记号,使儿童的思维逻辑保持在简单、清晰的层面上。这非常符合一年级年龄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逻辑思维的萌芽已经出现。)  

 

 6、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名称的引入,用ta的读音表示四分音符节奏,用titi表示八分音符节奏。  

 

(分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明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种概念性太强的名称,所以用ta作为四分音符的节奏名称,用titi作为八分音符的节奏名称,既朗朗上口、容易发音,又生动有趣,非常符合音乐教学重音乐的活动性感知轻僵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原则。)    

 

 第二阶段,进入Sol、Mi、La、Do、Re五个音的音准学习。   

 

 1、 学习Sol、Mi的音准与识谱。 ①学习一首只有Sol、Mi两音的歌曲,结合教材中描绘这两个音高低走向的生动的节奏谱与节奏图型。例如: ②请学生画音的高低走向曲线图。③再学一到二首只有sol、mi两音的歌,请学生画出音的高低走向曲线图,同时主动辨认曲调。④以铝板琴为学具,来认识sol、mi两音在琴上的位置(匈牙利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音乐课,普通教室里经常没有钢琴)。⑤教师用图型来描绘已学过歌曲的音的高低走向,注意选曲尽量限制在La、Sol、Mi、Do、Re五个音范围,并且都是级进音级。⑥学习Sol、Mi两音的手势。⑦进行Sol、Mi两音不带谱号、拍号的五线谱识谱教学。  (分析:儿童学习一首歌曲的心理能量总量是不变的,当一首歌曲一下子出现八、九个音符时,他们就要把大部分的心理能量用在把歌曲唱下来上面,余下的心理能量,对初学音乐的儿童来说,不足于对音准产生敏感。相反,如果一首歌曲只有两个音符组成,他们自然就把大部分的心理能量用在如何把两个音唱准上面,这样音准的概念才能逐渐生成。从音乐认知的角度来说,音准的入门是有难度的,音准不会自动地生成,需要系统学习。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是音准教学有成效的重要前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本教材在音准的教学上,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教唱只有两个音的歌曲,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千百次地熟悉sol、mi这两个音组成的音程,学这样的歌曲,对音准的质量要求很高;另一是教唱级进的五声音阶歌曲,学这种歌曲,对音准的质量要求视儿童的个别性来定,但要求在量上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在节奏上要求准确。)  

[1] [2]  下一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