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一个片断。现代京剧,又叫样板戏,是经过改革了的京剧,所以对于行当的划分并不像正统的京剧那样严格。杨子荣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经过创新了的。谁来说一说《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什么事?
3、介绍剧情,并观看影片剪辑。
1946年,我军某部团参谋长率部队进山,发动群众,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经过侦查,威虎山倚仗着地堡暗道,想要制胜最好是智取。参谋长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杨子荣假意把联络图交给了座山雕,座山雕因其献图有功,劳苦功高所以提拔了杨子荣,被封为“老九”,并一起喝庆功酒。除夕夜杨子荣趁着土匪们为座山雕祝寿的时机,将匪徒灌醉,此时大部队赶到,全歼顽匪。
这一段就是匪徒们在为杨子荣庆功的时候,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表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唱段。
4、再听,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
5、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
6、你感觉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导演唱
①分句演唱,并进行初步纠正。注意咬字归韵:“洒”“显身手”“写”“秋”。
②视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谱。观察拍号和以前接触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板眼。
③添入戏词演唱最后一句。
④力度处理:开始mf~“甘洒热血”f~“秋”mp~mf
6、完整演唱这一唱段。
7、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京剧的几个著名演员并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演唱,好吗?
(五) 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唱脸谱》。
2. 认识京剧脸谱,并了解初步脸谱分类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www.dbk123.com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戏曲乐队中的“场面”。
2. 欣赏“武场” 《急急风》。
3. 认识戏曲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教学目标
1. 了解京剧中乐队伴奏的形式。
2. 认识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3. 欣赏《急急风》
教学重点
欣赏《急急风》
教训难点
合作演奏《急急风》
教学准备
板鼓、大锣、小锣和铙钹。
教学过程
一. 乐队介绍
1. 认识乐器及乐队介绍
播放课件,介绍各种乐器。
2. 了解锣鼓经
3. “锣鼓经”是我过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锣鼓合奏记谱法。
二. 欣赏《急急风》
欣赏《急急风》。
提问:你能听出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再次欣赏
自己敲一敲这段《急急风》。
分小组排练。
三. 分组汇报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并初步了解竹笛的有关知识及该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www.dbk123.com 2.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听赏戏剧音乐的习惯,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竹笛。
教(学)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1、引情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简单介绍京剧,及伴奏中的两种乐器:曲笛、京胡)
(2)介绍《京调》
师:乐曲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2、欣赏乐曲《京调》
(1)分段听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并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听第一段,老师哼唱A段旋律,让学生对A段旋律有了初步感受。
师讲解:乐队奏出引子部分,源于京剧的过门音调,接着出现由竹笛演奏的第一部分主题
听第二段,老师哼唱B段旋律,同样使学生对B段有所了解。
(清脆明亮的笛声,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活泼的快板于一段过门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下一段京剧音调)
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感受
(音调舒展,飘逸,与第一段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教学意图:通过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让学生由大概到具体、由浅入深地感受了乐曲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
(2)唱一唱A—B两条曲调(见书本15页,学生反复练习)
3、完整欣赏
师: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这首乐曲。请学生来说说乐曲中A—B两条曲调各出现了几次?
(教学意图:复习、巩固乐曲)
5、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欣赏了乐曲《京调》,初步感受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课后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找出一些名家名段来共同欣赏、学习。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学戏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