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zhī)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
(“只身”中的“只”读zhī,表示单独的意思。“只身”即单独一人。)
(2)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zhǐ)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
(“只煮”中的“只”读zhǐ,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有仅仅的意思。)
(3)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zhǐ)好接受了。
(“只得”中的“只”读zhǐ,又不得不的意思,表示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
17.体育课
主要内容
课文选自意大利小说家写的《爱的教育》,以三年级学生的口气,讲述的是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表现了涅利自强不息、自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词语解释
碍手碍脚—妨碍别人的事。
小菜一碟—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三、课后练习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电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句中“硬是”更加突出地表达了涅利的自强、自立、自信的思想感情。这一句表达了涅利坚持上体育课的决心,因为他觉得不参加体育课是一件耻辱,再说,涅利对上好体育课很有信心,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2)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使劲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也能”表达涅利非常强烈地想实现这个愿望,和其他人一样站到那个平台上。“笑”表达的是成功的喜悦,是实现愿望的欣慰与自豪。这句是涅利即将爬上平台和爬上平台时的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他内心想的,还具体刻画了他的动作。,表现了他是一个自强、自信的孩子。)
18.虎口藏宝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娜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娜塔莉的聪明、机敏和勇敢.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
二、词语解释
瞥见—一眼看见。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琢磨—思索;考虑。
陌生—生疏,不熟悉。
疲惫不堪—非常疲惫。
三、课后练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答:因为纳塔莉在十分危机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从而保护了胶卷,所以,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2.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
(1)“纳塔莉,你父亲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有忧心忡忡。(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答:疲惫不堪,是非常疲乏。威廉叔叔之所以疲惫不堪,是因为被两个歹徒折磨的结果;威廉叔叔之所以忧心忡忡,是忧虑担心证明那两个家伙是间谍的唯一证据---胶卷会被夺去。又因为怕纳塔莉太年幼和无能为力,保不住胶卷。
(2)突然,看到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
答:纳塔莉由看到自己的照相机,想到了照相机里的胶卷,如果取出照相机里的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放进去,手里拿上自己的胶卷,来对付两个歹徒,会更安全些。
(3)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是为什么又“连连摇头?”)
答“因为威廉叔叔在夸奖纳塔莉时又连连摇头,表明事情的结果太使他出乎意料了,也表明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是肺腑之言。
www.dbk123.com
19*顶碗少年
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二十多年前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的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一叠金边红花白碗”-----这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是我们只有大概的印象;第二次出现,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一叠碗的样子,还记住了数量,这意味着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从头再来;第三次,出现时,我发现碗是在白发老者手里,是白发老者把碗交给少年,同时给了他的赞许和疼爱,给了他力量与信心;第四次,是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碗打碎的声音响在“我”耳畔,则让人想到的是顶碗少年常常给我以鼓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词语解释:
座无虚席—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者发急。
惊心动魄---形容是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迷惘—由于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再困难中看到的希望。
启迪—开导,启发。 责怪—责备;埋怨。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歉疚---抱歉而又内疚。 摇撼—摇动。
课后练习:
1作者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收到了什么启迪?
答:因为顶碗少年技艺娴熟;在高难度动作面前敢于挑战,在挫折以失败面前没有气馁,没有退却,重新开始;在老者的鼓励下又一次坚定信心,终于成功。说明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坚持,在于他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说,他是一个强者。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使我们受到很大启迪。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败和挫折,不能灰心,也不能退缩,坚持下去就有希望,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成功。
20*失去的一天
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是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
词语解释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婪,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课后练习:
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答:(1)因为佩佳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所以他失去了这一天所应了解的、所应做的一切,而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妈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2)“失去的一天”指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而这一切再也无法用这一天弥补回来,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一天不可能再回来。
21古诗三首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要内容:
《出塞》选自《全诗集》,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诗。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意:
1、2句: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时就存在着明月边关的景象。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与家人团聚。)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归类复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