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阳系的组成,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八大行星,有的还知道它们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教学时应重视这些信息,不要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应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就不再强调,对于学生知之甚少或有疑问的,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冥王星为什么被降为矮行星,还有多少矮行星?这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学生课外搜索相关信息的兴趣。
探究前,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本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探究“八大行星”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能使教学难点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借助课件的辅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六年级科学《太阳家族》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