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的磁力(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现在,我就今天早上我所执教的〈〈电磁铁的磁力(二)〉〉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1.〈〈电磁铁的磁力(二)〉〉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4课,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的磁力(一)〉〉的继续,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并且已经通过实验验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所以通过做实验寻找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做一个强磁力电磁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通过实验,掌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通过实验,了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导线)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通过自己深入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让学生能过实验活动,验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与线圈(导线)的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有一定关系。
二.说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情况,到底学生找到的几种因素中是否都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呢?学生从小组合作验证这些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从学生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检验假设,选择检验何种假设,如何检验等一糸列过程都交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研究课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方法及流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因此,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www.dbk123.com 本节课,我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始终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交流信息,让知识形成多方面的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时,较好地处理了“学生猜测”与“准备材料”之间的矛盾,因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较多很难在一堂课上把所有的因素都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充分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
由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本堂课采用复习旧知识的导入形式,使学生从复习电磁铁的组成和产生磁力的条件上去想,这是一个有根据,有顺序的思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果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实验证明自己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两样可以使学生重新组合脑中的原有知识,形成新的认识,使其思维更灵活。
3.设计研究计划,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 分组设计研究计划,并把计划的各种情况记录在表格。设计方案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探讨,从而能收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明确研究的目的。
(2) 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完善计划,给他们一个互相帮助完善方案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在师生的讨论、辨析中形成较科学的实验计划。
(3)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来领取实验材料。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资源。
(4) 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参与研究、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做,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的步骤,规范操作程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本节课反复强调的记录,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是对科学事实的尊重。
(5) 与假设进行对照,分析原因。
通过提问:①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②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③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变量和不变量对整个实验的影响,会控制变量,识别变量的对比实验。
4.交流、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使学生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从学生表达的大量观点中帮助他们梳理、提炼,以科学规范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共享研究成果。
5.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
本环节的设置,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兴趣上,让学生对本堂课所收获的科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地拓展,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活动以学生成功制作出强力电磁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结束。
四、说学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充分准备材料,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赞赏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补充本组成员未进行探究到的科学理论知识的空缺,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效率。
www.dbk123.com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电磁铁的磁力二》教学设计及说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