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式教育理念,http://www.dbk123.com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他说:“有两种东西,人们愈是经常、愈是反复地加以思考,就愈是能感受到它们给人们所灌注的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在西方的传统意识中,一个人的道德被认为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它与头上的星空是并存的。也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已经把对一个人的道德教
育视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原则;于是这种理念就导致了对道德的教育不是去告诉你,你应该如何,而是你必须如何,就像人的生命存在必须要吃饭一样。所以,康德把遵守道德看作是一个人必须的内心法则,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嘱咐。因此,西方人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在延续一种道德意识。这种过程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像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及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均产生于西方国家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不管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及卡尔·威特的教育法,都是强调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教育。比如蒙台梭利教育法,它把注意力主要放到了一个人的学龄前。蒙台梭利说:“人类的很多问题,包括最重要的祈求和平与和谐的问题在内,其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将注意力与精力转向于儿童的发现以及建立人格巨大潜能的发展之上。”
或许我们根本就不会相信,一个和平的主题与一个小毛孩会有什么关系?这绝对是我们当下中国人普遍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脑子里,一个路都走不稳的孩子,你跟他谈什么交通规则?一个饭都吃不利索的孩子,你跟他说什么饥饿?一个活得如此幸福的孩子你跟他聊什么苦难?
然而蒙台梭利却告诉我们:“在发展儿童的这些真实的天性以前,学术界一直不明白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法则,研究敏感时期对于如何引导人类正常发展与形成将成为最具实用价值的科学之一。”
“人性、民族的气质、或共同社会所拥有的爱国心、社会习惯、专门技术的志向、偏见、以及构成人格中所有组成因素的心智特质及道德性格。”
关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它对我们当下教育的启示,我会在以后的书中进行阐述,在这本书中我只是想告诉大家的是,实施一种真正的教育,将会有效地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同时也将会有效地改善我们目前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以及人文素质。而我们的父母、老师、国家的教育理念及体制以及媒体,都要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而其中,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其作用是最为重要的。西方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
不错的
这句名言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证实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向我们昭示着作为家长的一种庄严之责任:如果你缺乏道德,那么你的孩子也将缺乏道德;如果你毫无诚信可言,那么你的孩子长大了就有可能是骗子;如果你无视交通法规而乱闯红灯,那么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有朝一日成为你的牺牲品;如果你对你的父母横眉冷对,那么等你老了你将会得到同样的下场;如果你连一点公共道德都不讲,那么你的孩子长大后绝不会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雅士……
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应该记住:如果你们只知道灌输知识而不注重道德意识的培养,那么从你们学校放学出来的学生就会乱闯红灯而无视交通法规;如果你们只知道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那么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而不可能是真正的人才;
另外还有,我们的教育部门也应该知道:如果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以应试教育为模式而忽视其它教育方法,那么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就难以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如果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那么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就只能跟在世界的脚步之后始终处于追赶状态。
总之,教育将改变一切,教育也必将改变一切。
总之,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不改变已无退路。
因为,谁都不愿意自己让别人视为“三等公民”;谁都不愿看到一个身穿皮尔卡丹西装的人在随地吞吐;谁都不愿意看到在澳大利亚的租房广告中明确申明不租给中国人;谁都不愿意听到从各国传来的对中国游客不文明举动的投诉声;谁都不希望听到“没教养”这三个在文明社会中的最让人无地自容的字……
余秋雨先生在他《文明的碎片》一书的序言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文化人在游长白山,路遇一位外国少年背着帐篷准备到山上野营,这位已经很劳累的少年手上还挎着一个塑料袋,边爬山边拾拣着沿路的废纸、果皮、空罐。他腼腆地告诉那些文化人,从小在书本画册中就知道了长白山,这是他梦中的山,当然要把它收拾干净。他离开文化人独自继续爬山、拣垃圾去了,文化人上了大客车,但大家都长久的沉默着。过了很久,气氛才重新放松起来,其中一位随手把一块果皮丢向窗外,车上的其它人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齐声喝道:“你还是人吗! ”
记得当时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长时间感到一种心痛。“你还是人吗”,这句话就像鞭子一样,抽打在我深深的灵魂之中。
一个小孩,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小孩,当他一个人来到他儿时梦中的长白山时,他突然发现长白山显得有些不干净。在他的想象中,长白山一定是纯洁如玉的,一定是有着充满神奇传说的秀丽壮美之山。于是,他就吃力地在爬上这座山的同时,拾拣着一路的垃圾。为此,我们应该感到脸红,我们的民族应该感到脸红。当我们的游客在国外的海滩上正在大开杀界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外国小游客却在默默地整洁着中国的长白山。
不错的
文化人的一阵沉默,显然是被这个孩子的举动所感染同时被深深的触动了。然而,一位文化人一个潜意识举动终于让一个民族露出了灵魂的破绽。尽管我相信这位文化人绝对不是故意的,但悲哀恰恰就正这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一种非文明的举动,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某种非道德的行为。那块被扔出窗外的果皮,就像我们平时随地吐痰一样,已经成为了我们无意识中的一个惯性行为。由于我们缺乏“蒙台梭利式”的教育,由于我们不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从小就必须与生命一同养育的,所以我们缺乏一种像康德所说的那种先天性的道德法则,于是等我们长大以后就普遍得了一种“道德教养综合缺乏症”。因此,即便是文化人,也难以幸免。这,就是我们深深的悲哀!
“你还是人吗”?这似乎是人对自我的一次责问。因为“人”不应该是这样缺德的。人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那么人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法则,否则,他就不是“人”。
,蒙台梭利式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