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
这是我的-社交活动的第一步,http://www.dbk123.com
这是我的! 均均走进教室,见到浩皓手上的小汽车,便一把抢了过来,然后信誓旦旦的说:“这是我的。”留下泪留满面的浩皓。
原来,对车子毫无免疫力的均均,每次和爸爸、妈妈出门采购时,总记得买小汽车,他并不在乎车子长得酷、炫或是很简单,对他而言,一切的配备都不及手动来得好玩。也因为要求不高,所以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玩具车。每次他都会记得和父母亲的协议——一次只能买一辆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他会自己挑选车子。
现在,均均开始上学了!他总会在背包里放一、二辆小汽车。起初,因为不熟悉教室的分享时间,想玩时便拿出来玩,遇到其他小朋友靠过来要一起玩时,他便会说:“这是我的。”同时紧紧握住车子。
借我玩好不好?
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是每个幼儿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这时期,孩子除了面对他人观念的不同和自我的冲突外,也正在学习大环境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从以家庭为重心的生活,忽然间转入团体生活,孩子内在的调适远比成人想象的来得复杂。
当均均开始上学,背包里会放着自己喜爱的小汽车,让他有个熟悉的东西在身边而安心些,以降低和父母的分离焦虑。老师对均均会拿出小汽车玩并不制止,反而告诉他:“如果你想爸爸、妈妈,可以去看看小汽车。”然而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分离和思念的情绪,对喜爱的车子更不是看一眼或拿着就能满足。
于是,均均开始玩起他的小汽车。
有一天,年龄相仿(近三岁)、兴趣相投的浩浩注意到了!两个孩子相视着对方,浩浩问:“借我玩好不好?”见均均没有反应,便反复的恳求着,均均从地上拾起车子,将他们紧紧握着,并说:“这是我的。”未曾与同伴相处过的均均,对物的占有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他们并未发生争执或攻击行为,老师也就静静的观察着。隔天均均哭着来上学,背包放在衣物柜前,老师陪着他在室外调整情绪。此时,浩浩便拿出均均的小汽车,在地上玩了起来。正当玩得高兴时,哭着想妈妈的均均见状,立刻忘了哭,冲了进来把车子抢过去,大声的说:“这是我的。”换成浩浩哭了。孩子在分离焦虑的适应期,也是极富占有欲的时期。当他因上学必须和父母分离,对学校的人事物又不熟悉的情况下,从家中带来的小汽车便成了精神上的依靠。因此,老师同理均均的情绪,并对均均说:“我知道你喜欢你的车子,想自己拿着它。”同时也伸出另一只手,抱起一边哭泣的浩浩,轻轻拍着他的背说:“浩浩想要玩车子,可是车子是均均的,我们问均均可不可以借你玩?”浩浩含着眼泪点头,等不及老师开口便问:“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玩?”均均仍然回答:“这是我的,不可以。”
不错的
老师并不勉强均均将车子借给浩浩,只是委婉的让浩浩了解对方不愿意分享,并且给浩浩希望:“也许等均均准备好时,就会把车子借给我们,但是他现在还不想和我们分享。”浩浩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便起身到日常生活区去找工作做。这时,老师也对均均说:“等你想和浩浩一起玩时,我们再去找他。”
孩子对他人的情绪感受是很直接的,对一个在蒙特梭利教室已有一年学习经验的浩浩而言,已理解团体生活规范一一分享是必须等待对方同意才能进行的。
我和你一起玩
第一次参加分享日,已是均均上学的第八天,小汽车仍紧握在他手上,而且看到别人的车子也会说:“这是均均的。”便拿走了。老师告诉他:“均均有自己的车子,小朋友也有自己的车子。如果把小朋友的车子都拿走了,他们会象均均车子不见一样的伤心,也会哭哦!”协助他回想上次的情形,接着说:“我们一起把车子还给小朋友,如果你想一起玩,也可以问问他们要不要邀请你。”虽然归还了玩具,但是均均还是不肯参与分享活动。
对均均不愿分享的心情,老师除了理解和接纳外,也开始引导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
再经过两个星期,均均的话仍不多,但却静静的观察每个人的互助方式,直到这一天,他拿着车子,走向浩浩说:“我想和你一起玩。”终于,他和浩浩交换车子了!看到孩子不断的努力和调适,内心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看着他们,深深的明白身为成人的我们,是无法为孩子写下行程表,安排他们何时、何日该学会什么、该做些什么,但却可以尽可能的提供孩子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准备,等待他蓄势待发的那一刻,等待他发自内心愿意与人分享的那一刻。我想,那一刻的到来是没有时间表的。而同理和包容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和周遭人的一份礼物。
,这是我的-社交活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