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09-20 13:17:16  浏览次数:501次  栏目:教师培训提高
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培训,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http://www.dbk123.com
       8、《规划纲要》多次强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谈谈中小学教师当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答:?正确处理好教学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关系。在课程内容多、有考试压力的条件下,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效率,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要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公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常常有矛盾的心态和困惑,既要讲教学效率又要讲公平,有时似乎难以兼顾,这就需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艺术,不能只从一件事上去权衡,而是放在更大的机会范围(多种机会)、更长的时间 (比如一个学期)里考虑二者的平衡。
  ?在教育评价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公平对待学生。教师们认为在评选优秀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时最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的公平性。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基于他们是成长中的一代,都是各有所长的人才,都有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一碗水端平;也只有基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原则,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那么,在评价上就既能因人而异,又不会出现偏颇。
?在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在提问等环节上,注意给每个学生以适当的机会,机会分配就会更加均衡些。
9、《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哪些要求?
    首先,作为国家的来说,还是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我们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面有一整套的办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学校的数据化教育服务体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二,信息化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速公路上建成之后重要的是汽车,有跑的车。因此第二部分着重说的是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各种各样的平台,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各种各样的资源库,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能够让我们的电脑,让我们各种各样的卫星系统都能够有资源可用,这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我们教师、学生,也包括我们家长的信息素养,在整个规划纲要当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能力培训,在这里面都有专门安排。近十年来我们教师的培训有一个明确的硬性规定,就是要加强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10、结合《规划纲要》相关内容,谈谈语文教育要更新怎样的人才培养观念?这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答:如果说教育是花的事业,那么,中小学语文教育就是根的工程。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乃至繁华似锦,因此,只有让祖国教育事业之花奠基于良好的母语教育根基上,才能常开不败。为了花的事业、为了根的工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具体表现在: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但就中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由于“育人为本”彰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而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根据这一精神,语文教育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才能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坚持“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
    《规划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应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要着重研究语文素质究竟指什么,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如何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语文问题的实践能力等问题。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语文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坚持能力为重。优化语文知识结构,丰富语文社会实践,强化语文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3.坚持全面发展。坚持语文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

www.dbk123.com 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规划纲要》有关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精神,首先,语文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具体包括:(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这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是一致的。(2)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这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成长。(3)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要求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语文潜能,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选择,鼓励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个性化发展。(4)树立系统培养观念。要求努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积极促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衔接及其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
    其次,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具体表现为:(1)注重学思结合,就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建立健全语文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语文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共享。(2)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坚持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语文实践和语文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语文活动场所建设。(3)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优势潜能。推进语文分层教学改革并建立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再次,要改革语文教育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根据中小学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语文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做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11、分析论述题
A、 该家长指出了多少年来社会一直在关注的“减负”,就此谈谈小学课业负担原因?
 答: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形形色色,归结起来,最有影响的原因有三种: 
    1、升学考试的"指挥棒"。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试(科举)就成了筛选和评价等级的重要手段。知识和学生的关系是倾斜的2,知识像物化的巨石压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既向往又恐惧,获取精神的快乐荡然无存,而且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性,是凝固的、静止的。老师成为二传手,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将考试必备的知识记熟。一旦学生金榜题名,立即光宗耀祖;而苦学一生无法中举,则碌碌无为,穷困潦倒。这种科举考试制度在建立之初的确对政治的繁荣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功利性目的违背了知识传播和人类文化传承的真正本质,不断走向形而上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