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本组教材以“真情关爱”为专题,可以先不点出专题,让学生通读教材,去体察并发现这一专题。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境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背诵《假如》、《古诗两首》。
4.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5.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6.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7.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课时安排:
识字6:1课时
22.窗前的气球:2课时
23.假如:2课时
24.日记两则:2课时
25.古诗两首: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教材分析:
本组导语告诉孩子们,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识字7”是一首拍手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四篇课文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小朋友们清晨来到林中放鸟巢、插警示牌,乐得小鸟高唱“‘红领巾’真好”;游船上,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真该感谢那位善良执着的小男孩,是他将它们一条一条地扔回大海;“父亲”和“鸟”是知音,通过看动静、闻气味,父亲就能清楚地知道鸟儿的活动情况。“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也安排了保护动物做鸟巢、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的“说”“编”“做”的实践活动。
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本组课文后面和“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读词语、形近字组词、填写词语、词语接龙、照样子说句子、造句和背诵等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要引导学生认真练习,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红领巾”真好》和《清澈的湖水》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4.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快活”、“容易”等词语说句子。
5.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课时安排:
识字7:1课时
26.“红领巾”真好;2课时
27.清澈的湖水:2课时
28.浅水洼里的小鱼:2课时
29.父亲和鸟:2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科学童话,有入党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教学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试着认读,看看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为分课教学时省时高效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背诵《我是什么》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5.喜欢了解科学知识,勇于探索。
课时安排:
识字8:1课时
30.我是什么:2课时
31.回声;2课时
32.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
当前2/共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每页显示1条/共3条
33.活化石:2课时
34.农业的变化真大: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