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第十册第一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4.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四、教时分配
数学学科第十册第二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时分配
数学学科第十册第三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建议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四、教时分配
数学学科第十册第四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四、教时分配
数学学科第十册第五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教学目标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3.处理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方式。
4.用好有关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的史料。
四、教时分配
数学学科第十册第六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意与所学的统计知识的联系。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四、教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