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文件、文件名、文件夹的概念。
2、理解计算机中文件资料是按照树状结构存放的。
3、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意识,强调通过自己看书进行操作和自主探索学习。
二、教学内容
1、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2、 文件夹的树状结构。
3、 资源管理器。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资源管理器
2、 难点:文件夹的树状结构。
四、教法建议
采用实践法及探索法教学。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请学生演示: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介绍窗口的组成及改变窗口的操作(让基础较差的同学上台演示操作,并要求台下同学一块指导帮助台上的同学)。然后,提问:“我的电脑”窗口内图标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答案是文件或文件夹;指出这一课学习文件资料的管理。
2、学习新知:
安排学生自学“文件和文件夹”部分。
显示一个“文件图标”,提问:文件名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举例显示文件名的组成结构。让学生识记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夹的图标。
“有谁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储存文件的?”
显示文件夹的树状结构图(学生看课本P14),讲解图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件夹的树状结构。
启动“资源管理器”。方法1: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一“程序”一“Win dows资源管理器”;方法2:右击“我的电脑”一“资源管理器”。
左窗格中的图标和连线的结构很像一棵倒置的“树”,其“树根”是“桌面”图标,从它出发的许多连线就像一条条“树枝”,在这些“树枝”上的许多图标,有许多连线把其他图标同它们相连,像一条“树枝”上又有许多“分树枝”一样。我们称系统的这种结构为“树形结构”。
左边的“+”号表示该文件夹含有子文件夹,双击可将其展开。
左边的“—”号表示该文件夹已经展开,双击可将其折叠。
右窗格显示当前所选中对象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分组探索:文件夹的展开和折叠、选定资源等操作。
各组演示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评价。
3、反馈及小结。总结本节课学生的探索结果,对他们的表现提出鼓励,并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一练”中的问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
,(泰山版)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 计算机初步《第5课 文件资料的管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