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过去,教师的(de)经济收入无疑有了相应的(de)提高,加之教师职业的(de)行业风险相对较低,教师群体在人们的(de)印象中已经不(bù)再完全是“安贫乐道”的(de)夫子形象。虽然没有可以对照的(de)调查,但从师范院校招生情况和(hé)分配情况看,教师已经成为部分青年愿意优先考虑的(de)职业。10年前的(de)反差和(hé)尴尬已经有了很大的(de)改变。
但是,在高档住宅就叫“高尚社区”,道德评价和(hé)经济地(de)位很容易混为一谈的(de)今天,教师经济地(de)位的(de)提高似乎并没有使其社会评价也相应提高,教育界存在的(de)某些不(bù)良现象,如乱收费现象、急功近利的(de)教育观念和(hé)教育方法、对成绩较差的(de)学生的(de)歧视现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de)影响到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操守的(de)评价。部分教师因从事课外教学活动而成为税务部门重点“关照”的(de)人群,固然说明部分教师改变了经济方面的(de)窘况,但也因此可能给群众留下教师们已经整体“脱贫致富”的(de)片面印象。而各种因素的(de)综合作用,使公众舆论对教师职业的(de)评价受到一定的(de)影响。
但是,最醒目的(de)现象未必就是最普遍的(de)现象,最受关注的(de)信息未必都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de)信息。部分教师成为税务部门的(de)监管对象,并不(bù)证明教师群体已经成为“富人阶层”,个别“明星教师”的(de)高收入,更不(bù)应该导致公众舆论对教师职业的(de)错误评价。实际上,绝大部分教师依然是我(wǒ)们社会中最最普通的(de)劳动者,并不(bù)算高的(de)经济收入,和(hé)巨大的(de)体力、精力的(de)付出,使教师依然是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的(de)奉献精神才能胜任的(de)职业。
随着我(wǒ)国经济的(de)进一步发展,教师们的(de)经济收入理应继续得(de)到提高。经济地(de)位和(hé)道德操守的(de)同步提高,在整体提高教师社会地(de)位上,具有同等重要的(de)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们面临的(de)另一个挑战是,随着社会发展的(de)速度愈发提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领域、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都同步发生着巨大的(de)变化。无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形成的(de)教育理念和(hé)方法,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de)教育模式,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de)社会需求。从本报近期进行的(de)教育专题调查中不(bù)难发现,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课外教育,乃至性教育、心理教育、性格教育,都已形成广泛的(de)社会需求,有的(de)已经显得(de)相当迫切。而这其中每一领域的(de)拓展和(hé)探索,对教育者的(de)挑战都决不(bù)逊于对受教育者的(de)挑战。一本讲义几十年,或半截粉笔上讲台的(de)师道传奇大约是不(bù)行了,不(bù)断地(de)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可能是今后所有教师的(de)必修功课。
教育事业是全民的(de)事业,教师工作需要全民的(de)理解和(hé)支持。所以有了今天的(de)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