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k123.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海滨仲夏夜课堂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滨仲夏夜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1”)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1”)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
4.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依次描绘了五幅流动的画面,这五幅画面是:
(1)
(2)
(3)
(4)
(5)
5.文章开始既写晚霞又写大海,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6.文章是怎样描写星空的?
7.文章是怎样描写海滨灯火的?
8.文章是怎样描写沙滩的?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0.下列比喻描绘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1)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2)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3)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___字/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文章最后几段正面写到“人们”,但为什么只写了人们的“声”,而没有写一个个人的“形”和“貌”。
2.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有什么特色?各个画面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篇散文是怎样把景写活的?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可以着重从写作的真实性方面,以及从全文的结构特点来看为什么这样写。
第2题:主要体会作者在驾驭这么多景致时,精心安排的技巧,要体会出各幅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3题:应当主要体会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写出景致的变化和动态的特点。
(四)疑难讨论。
1.(1)从写作的真实性看。人们的种种情景,作者是在幽静的夜色中一路散步所看到的,在浓重的夜色中,在随意的一瞥中,无法仔细观察到人们细致的音容笑貌,而给他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人们欢乐的声音,是这种笑语声所透露出的发自内心的欢乐的情绪。
(2)从全文结构看,本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仲夏海滨的人们是作为滨海夜景整体的一部分来写的,人在景中,人使景动了 ,活了,人和景融合成了一体。如果突出写一个个人的形貌,就会显得繁杂,丰收不这篇叙文严谨的结构。
2.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的特色是,以时间为顺序,由傍晚写到深夜海滨的景物,井井有条。
文中所写的晚霞、星空、灯火、沙滩四幅图景虽然写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紧针密线、紧紧相连,结构十分严谨。描写景物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或由巨到细,或由景及人,层次井然,清晰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3.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把景写活的技巧是:(1)善于写出景物的变化 。例如,“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为浅红”,这是写霞光色彩的变化。“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 ,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这是写天空距离与气氛的变化。“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这是写星星与灯数量的变化。
www.dbk123.com
景物的动态,如写晚霞,作者借助比喻,形容它像火焰在“燃烧”,就有了动感。接着把晚霞放在大海的倒映中去写 ,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 ,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就把晚霞写得有声有色,活了起来。
作者之所以能够把景写活,除了写作的技巧之外,主要还依赖于对事物的精细观察。善于观察是把景物写活的根本。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海滨仲夏夜》。
2. 峻青。
3.《秋色赋》 《海滨仲夏夜》。
4.(1) 夕阳落山不久,浪峰上的霞光。
(2) 霞光由渐淡而消失,启明星在深蓝的天幕上闪烁。
(3) 夜色加浓,海面上灯火与星光辉映。
(4) 幽美夜色中劳动者休憩、畅谈的场面。
(5) 海滩月色。
5.写大海是为了写晚霞,只不过是从大海浪峰的倒映中去观察晚霞。把海天连在一起写,就把霞光写活,写得壮观了。
6.文章描写了一幅变化着的星空图。先写了霞光的消失,又在“肃穆”“高远”“深蓝色”的天幕背景上,描绘那令人注目的启明星。这幅星空图背景恢宏,中心突出,富于动感。
7.先写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再由天上写到海面,写海港周围山坡的灯光倒映在海面上,晃动着 ,闪烁着的动景 ;再由海面写到天空 ,描绘出星斗与海面灯火交相辉映的景色。
8.写沙滩是根据“ 我 ”的感受来写的,写了沙滩的软绵绵( 触觉 ) ,海水的刷刷声( 听觉)。海风的清新而又凉爽( 嗅觉、肤觉 ),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 嗅觉 ),太阳炙晒的余温(肤觉),缀满星星的夜空(视觉);然后又写“我”与乡亲们的谈论。这幅沙滩图,由景及人,景美人更美。
9. 这篇散文通过对威海海滨仲夏夜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英雄人民不畏困难的乐观精神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⒑(1)借海浪描绘出霞光的色彩各动态。
(2)比喻了启明星“大”、“亮”的特点。
(3)描绘了海面因灯光融入而流光溢彩的美景。
(3)描绘了海面因灯光融入而流光溢彩的美景。
【小资料】
一、作者简介。
峻青(1922~ ),现代作家 。原名孙峻卿 ,山东海阳县人 。出身贫苦,只上过几年学。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文艺创作。他1940年参加革命,1944年后任胶东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随军记者。艰苦的敌后生活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解放后,他留在中南局新闻机关工作。
峻青的散文,向来以充满时代感和革命性著称 ,以清新、永的风格而传诵不衰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如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等,都以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朴实隽永的笔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写作背景简介。
1962年,是全国人民执行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迅速扭转三年困难时期严重局面的一年。这年春天,作者回到家乡山东省海阳县,并住了一段时间,看到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丝毫没有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他们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亲身感受到胶东半岛革命根据地人民战胜三年困难的革命精神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要把我的乡亲们的英勇斗争和我的故乡的崭新面貌,用文学的形式迅速地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得到鼓舞,受到教育,而这,我觉得再没有比散文和报告文学更合适的了”。(《秋色赋·后记》)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仲夏夜课堂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dbk123.com小学频道 三年级语文教案
,海滨仲夏夜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