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de)概念是一种模糊概念,随国家、历史以及社会政、经济、组织、文化等变化。联合国曾于1985年国际青年年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de)人。但世界卫生组织的(de)界定是14-44岁的(de)人为青年。大概是从生理和(hé)心理成熟度上考虑的(de)。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de)界定是14-34岁的(de)人为青年。这大概是比较符合世界主流社会认知的(de)综合界定,我(wǒ)国国家统计局采用的(de)就是此标准。学生时代我(wǒ)虽然并不(bù)清楚这些标准,却本能地(de)腹非共青团和(hé)青年联合会中的(de)“高龄”存在。实际上,青年联合会的(de)标准是18-40岁。共青团是双重标准,普通共青团员为14-28岁,担任领导职务者不(bù)受此限。新任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现年41岁,已是和(hé)平年代这个职位最年轻的(de)。港、澳、台地(de)区一般界定10-24岁的(de)人为青年,与童子军的(de)年龄多有交叉。
当然,法定或组织确定的(de)标准之外,每个人的(de)自我(wǒ)感受和(hé)外界的(de)认识是多样化的(de)。标准与认识也是与时俱进的(de)。现代都市社会中,人的(de)主观年青化已是潮流。以前看港台综艺节目,初见三十好几的(de)大老爷儿们自称“男生”,曾起一身鸡皮疙瘩。现在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以前觉得(de)四十岁的(de)人已经很老,现在却觉得(de)很年青。当儿子调侃老爸已老之时,我(wǒ)觉得(de)自已还没长大呢,怎么一下就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