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的春雨唤醒了大地,潇潇的秋雨送来微凉,猛烈的夏雨洗刷万物……雨在中国古诗文中也成为诗人们表达人心情感的载体。然而,不论是哪一季节中的雨,我唯一读懂的便是雨中的愁思。
诗人贺铸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的东西,在贺铸的词中却能清晰地展现在我烟前:要问“我”的愁丝有多少,就如那一川的烟草,满城的飘絮,更像那繁杂,朦胧的密雨……且这雨并不像那夏雨般猛烈,迅速,他的愁也像这个季节的“梅雨”,轻似烟雾,绵绵不断……
李清照的愁虽不及贺铸之愁繁多,但点点滴滴都打在她的心上……
她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错,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啊!寂寞之人听到这淅沥的雨声,听到这雨的打桐叶声,心中的愁苦,思念被一点一点敲起。这雨虽打着桐叶,却滴滴都击打着李清照孤寂憔悴的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在天明”,雨下了一夜,诗人的泪也流了一夜……
雨中有诗人的感怀,这雨就是诗人们的愁思。“雨中黄叶树,灯下白人头”,写出诗人的思绪;“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更反衬了诗人的郁闷和愁苦之情……
雨不停地滴落,打在诗人的心上,也打在了我的心上,我读懂了你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