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家庭中,其教养活动的操作与实施,主要体现在:
1. 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 为一岁以内的孩子提供色彩对比明显、适量的挂件、玩物和图片,经常移动变化,防止孩子斜视。
3. 供充足的奶量和水分,按月龄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引导吃各种适宜的食物,注意个别差异。
4. 干净卫生的便器,细心观察护理,了解孩子的便意,给予及时回应。教会孩子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5. 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6. 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宽松适合的棉织衣物,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
7. 父母应保证每日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
8. 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9.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进行面对面的亲子阅读。
10.选择轻柔、愉快的音乐,让孩子倾听、感受。经常与孩子一起唱童谣、歌曲。
11.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提供适合的玩具,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帮助他们积累各种感知经验。
12.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
13.选择身体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育儿知识技能的照料者。
14.家庭与育儿机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养要求的一致性。
15.在家庭中设置“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确保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16.利用社区教育、卫生资源,定时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预防接种,并参加有关育儿知识讲座及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