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1、
2、
3、
4、
5、
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二、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三、
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用放大镜看电视机、显示器屏幕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点,这就是光的三原色。
1000多年前,就发明了放大镜。
★
1、
2、
3、
(2)放大镜把字放得最大、不模糊,数出字数。(3)把以上两个数字相除即得出这个放大镜的倍数。
4、
5、水滴能放大物体,各种透明的圆柱体或球形都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二、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特点。
⑵ 昆虫是没有外耳的,他们的听觉器官千奇百怪的。
⑶ 蝶的触角是纺锤状,蛾的触角是羽毛状。昆虫的触角功能多种多样,有的是听觉器官,有的是味觉器官,用的是信息交流器官。主要是嗅觉器官
⑷ 昆虫的口器是多种多样的,蚂蚁、蜻蜓腭片式,苍蝇舔吸式,蝶类虹吸式,蚊子、知了、蚜虫、草蛉刺吸式。
(5)蝴蝶翅膀上有鳞片,用放大镜看是扁平的细毛。
三、蚜虫、草蛉观察。
www.dbk123.com蚜虫又称为腻虫,身体有针眼那么小,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它们的身体。吸食植物嫩茎上的汁液。可以卵生也可以卵胎生。
草蛉:完全变态昆虫。成虫头上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头的两侧有金色的大眼睛,身体多呈嫩绿色,翅膀透明。幼虫叫蚜狮,也擅长捕食昆虫。
3、
一、
1、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
食盐是立方体的。(是氯化钠晶体。)
白糖是立方体的。
味精是柱状的,( 是谷氨酸钠晶体)
碱面是棱状的。
2、晶体的概念: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3、非晶体:所有的气体、液体、生物体,以及塑料、玻璃、面粉、、蜡烛固体等。
4、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由晶体组成,晶体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有针状、金字塔状、……)
二、制作晶体。
1、制作小晶体。
制作物质的溶液,滴在玻片上,使其自然蒸发,或在酒精灯上加热。
2、制作大晶体。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做放些水和食盐,制成浓盐水,把盐水过滤,放到一干净的玻璃杯中,在杯中悬吊一细线,栓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再过滤,继续倒入些饱和的食盐溶液,晶体的生长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4、怎样放的更大
一、做个简易的显微镜。找两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把倍数大的放下边,倍数小的放上边,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像,量出两个放大镜的垂直距离,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
二、显微镜的发展: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制成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2、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一、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在洋葱内表皮处用刀片划一个“#”字。
3、用镊子把内表皮轻轻撕下,在玻片上展开,注意不要有褶皱。
4、盖上盖玻片。
5、用碘酒从盖玻片边缘处滴入。
6、用棉球把多余碘酒吸掉,注意不要有气泡。
三、显微镜的构造
四、
1、
2、
3、
4、
5、
五、
6、
一、观察生物细胞:
1.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2. 绿叶表皮气孔: 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的门。有大小、开关的变化。蚕豆叶的下表皮气孔非常明显。
3、 口腔上表皮细胞的取法。
漱口——用牙签轻刮内腮——玻片标本。
二、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 细胞结构
www.dbk123.com三 、细胞的作用——见P21资料库
呼吸、消化、吸收、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输、传递信息、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等。
血红细胞——造血、运输
卵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