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记录、讨论等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概念;通过选点观察、取样记录、归纳统计,并用概念图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集体交流等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素养,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教材分析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生物圈,小到草地、池塘。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 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指出其食物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方法
1、主动探究法:小学科学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本课通过实地调查、选点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综合等科学探究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法: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集体交流研究成果,把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六、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调查池塘中的动植物;
2、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动画、视频资料和Powerpoint课件;
七、教学过程
许多同学的家门口有美丽的小池塘,池塘是我们一些同学的童年乐园;住在城里的不少同学也在乡下见到过小池塘,谁能为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自己见到过的小池塘。
(二)、展示调查成果,交流已有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观察调查的成果,着重介绍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并交流自己对这些动植物食物的认识。
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情况。
(三)、运用媒体,建构新知
1.科学一站:美丽的池塘世界,我也做个科学考察队员。
课件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图。
学生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生物,做好记录。
池塘里有鱼、虾、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鸭子、鹤、
浮游生物等。
2、科学二站:奇妙的生命部落,我也做个科学分析师。
分析池塘各种各样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并分析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池塘观察记录表 |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 (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
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进行简单评价,然后交流。
课件演示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荷花
浮游生物
水草
教师简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作用:
生产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3、科学三站:相依相存的生态系统,我也做个科学探究员。
(1)分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生物或条件进行假设
A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B 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小组推荐发言人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假设,我们发现了这池塘中的生物及非生物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呢?
--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试着举实例进行分析。
4、科学四站:遨游科学王国,我来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构成。
(1) 阅读科学在线。
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生态系统,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层次,就像前面我们学过的建筑,人体结构一样,尽管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层次。比如一幢楼的层次,谁还记得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结构呢?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科学王国探个究竟。学生阅读教材50页的“科学在线”。
(2)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体、建筑物的构成,你能结合图片用类比的方法来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吗?
(3) 教师小结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
非生物:水、空气、土壤、阳光
(四)、科学小博士,我也做个科学小探究
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学生课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各组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小池塘 大世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