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de)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de)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de)“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de)。已婚妇女吃条形的(de)“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tā)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de)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de)清明节。
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de)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de)双手,能将发了酵的(de)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de)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hé)食用色素。蒸出来的(de)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bù)释手,舍不(bù)得(de)马上吃掉。
“子推馍”和(hé)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de)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独自在偏僻的(de)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de)园丁分享节日的(de)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