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de)端午节的(de)记忆仍旧那样的(de)清晰,转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记得(de)去年端午节近乎是睡过去的(de),在下午很晚的(de)时候醒来了,有些饥饿,发现床头有一个粽子,于是抓起来就剥了吃了,也算是过了一个端午节。事后才发现粽子不(bù)是给我(wǒ)的(de)。而前年的(de)端午节好像连粽子也没吃,就如此的(de)过过来了。
这搁小时候是完全不(bù)可能的(de)事情的(de)。年少的(de)时候特别的(de)喜欢过端午节。奶奶总是会煮上很多的(de)蛋,包上许多的(de)粽子,蒸很多的(de)包子。现在看来,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状的(de),颜色也不(bù)像现在的(de)包子,可是味道却是很好。我(wǒ)们总是带上很多的(de)熟鸡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里的(de)蛋和(hé)别人去碰撞,看谁的(de)坚硬,要是赢了的(de)话是很有成就感的(de)。现在想想,哪吃得(de)了那样多的(de)咸蛋呢,大多是浪费了。
而端午节似乎和(hé)淅淅沥沥的(de)雨是分不(bù)开的(de)。每次端午节便是带上一把雨伞,带上奶奶给的(de)几块钱,带上满满的(de)期待,和(hé)着几个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龙舟比赛了。其实看比赛是很次要的(de),重要的(de)是在路上可以买许多的(de)吃的(de),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为重要的(de)是可以往夏猪家门前路过,偷偷的(de)狠狠瞄上几眼,便可以高兴几天。童年的(de)快乐可以简单到如此地(de)步。
记得(de)我(wǒ)中考的(de)时候是在端午节以后,而母亲也在中考前回来了,这是我(wǒ)仅有的(de)几次和(hé)母亲在一起过的(de)除了春节以外的(de)节日的(de)记忆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还生病了,把母亲急坏了。
转眼便又要到端午节了,如果口袋能带上几块钱,手里撑着一把雨伞,拿着几个奶奶做的(de)包子,心里会有多高兴。真想再去故地(de)重游,看上一场龙舟,淋个落汤鸡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