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那件事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在我(wǒ)的(de)心里。
(选自张玉环的(de)日记《后悔》)
点评:不(bù)直接说记住那件事,而说如根须深扎土里般牢记在心里。新奇的(de)比喻,让人读后情不(bù)自禁要回味一番。
27、老师,您像一根火柴,燃烧自己的(de)身体,照亮我(wǒ)们求知的(de)道路。
(选自陈登科的(de)小作文《我(wǒ)爱我(wǒ)的(de)班集体》)
点评:优美准确的(de)譬喻,可使读者浮想联翩,留下深刻持久的(de)印象。
28、路边的(de)小草都枯萎了,金黄的(de)一片,像一方金手帕;草地(de)间点缀着小星星花,像绣上去的(de)图案一样。
(选自江斐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这是仿照课文《林海》的(de)写法,只要仿得(de)巧,也是好句子。
29、走了一会儿,同学们实在支撑不(bù)住,双腿软得(de)像面条,瘫倒在柔美的(de)草地(de)上。
(选自梁思弦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腿软得(de)像面条,比直接写“腿没劲”,要具体、生动、活泼。
30、终于到了山顶,凉飕飕的(de)山风似箭一般从脸上擦过。抬起头,好像伸手就能碰到天。
(选自周可可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危楼高白尺,手可摘星辰。”夸张手法运用得(de)当,可以增强文章感染力。
31、那不(bù)起眼的(de)野树上,结满了血红色野果,好似无数颗诱人的(de)玛瑙。
(选自胡丹丹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生活中充满各种不(bù)同事物之间的(de)相似点,抓住相似点,就能造出精彩的(de)比喻句。
32、下山途中,男生们再也按捺不(bù)住兴奋的(de)心情,一边走一边纵情高歌,我(wǒ)们女生受感染,也跟着唱起来。
(选自杨阿娟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人物神情、动作刻画符合小学生特点,真实可信。
33、悬崖旁有各种各样的(de)刺,要是你(nǐ)敢摸它(tā),它(tā)就毫不(bù)客气地(de)戳你(nǐ)。
(选自宋鹏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写拟人句既要紧扣事物自身特征,也要注意与人的(de)特点相关联。这句拟得(de)棒,缺乏主观意志的(de)树上的(de)刺被赋予了人的(de)爱憎情感。
34、在山脚下仰望大山,我(wǒ)傻了眼:以前在学校三楼上看它(tā),只不(bù)过是一个土馒头。
(选自雍永刚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同一样事物,近视和(hé)远眺的(de)感受是截然不(bù)同的(de)。作者准确地(de)道出了从前远望赭洛山的(de)印象。
35、“咩、咩”,几只正在吃草的(de)山羊看到我(wǒ)们这支蛇形的(de)队伍,唱起了欢乐的(de)迎宾曲。
(选自王伟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山羊不(bù)会唱歌,是小作者心中洋溢着欢乐,所以听见羊叫,也觉得(de)是动听的(de)乐曲,这是借物抒情的(de)写法。
36、明媚、温暖的(de)阳光照射进树林,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几声清脆、悦耳的(de)鸟鸣。
(选自王超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观察马虎、感觉迟钝的(de)孩子是写不(bù)出这么漂亮的(de)句子来的(de)。
37、走了好长时间才到达山脚下,我(wǒ)抬头一看:啊,山真险峻呀!空中还缭绕着一些若有若无的(de)白雾,仿佛给赭洛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de)薄纱。
(选自张萍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只要亲身经历,才会感受深刻,才会妙语如珠。要把景写好,实地(de)观察最重要。
38、我(wǒ)发现一棵野山楂树下躺着一块特大号岩石,起初以为是头老黄牛在乘凉呢。就在“黄牛”肚子下边,趴着一只“花蝴蝶”。仔细一瞅,原来是块全身布满天然花纹的(de)小石头。
(选自王洋的(de)小作文《秋游赭洛山》)
点评:对岩石形态描绘何等细腻,看来景物要写得(de)出色,非得(de)炼出孙悟空那样的(de)火眼金睛不(bù)可。
39、又有一颗“子弹”落下来,砸到石板上,溅了个泡,泡里有点儿水分,接着一粒水珠撞到小气泡外壳,水泡炸了个粉碎。
(选自颜俊的(de)日记《雨珠》)
点评:雨点司空见惯,如何溅到石板上后又炸得(de)粉碎的(de),一般人不(bù)会注意。颜俊同学不(bù)仅注意到了,而且按顺序形象刻划出来了,这样长期炼眼力炼笔力,写作水平想不(bù)提高都办不(bù)到。
40、晶晶长得(de)胖胖的(de),像个肉团子。头发不(bù)多,淡眉毛,玻璃球般的(de)眼珠整天滴溜溜直转,不(bù)知想些什么馊主意。
(选自丁洁的(de)日记《淘气的(de)晶晶》)
点评:描摹人物外貌不(bù)必面面俱到,抓住特点,寥寥数笔,就能写出此人与彼人不(bù)一样的(de)地(de)方来。
41、正在上课时,外面蒙蒙细雨,一下子变成了瓢泼大雨。有时雨点像鞭子一样,不(bù)断往玻璃上抽打,玻璃被抽得(de)“啪啪”直响。
(选自张萍的(de)日记《鬼天气》)
点评:雨大雨疾主要通过听觉来表现,这种属于侧面描写的(de)方法,值得(de)借鉴和(hé)表扬。
42、我(wǒ)正在睡觉,“开门,开门,快开门!”妈妈叫嚷着。我(wǒ)的(de)脑袋像推土机一样拱出被窝。
(选自王伟的(de)日记《倒霉的(de)一天》)
点评:儿童的(de)比喻总是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把脑袋伸出被窝比作推土机把泥土推成山丘形状。
43、屋檐下一滴滴水珠向下滴,宛如一粒粒洁白无暇的(de)水晶。
(选自郝晓璐的(de)日记《雨中即景》)
点评:不(bù)仅写出了雨点的(de)颜色,而且写出了它(tā)的(de)质地(de),让我(wǒ)们似乎掂出了雨点的(de)重量,触摸到它(tā)的(de)温润滑腻,妙句!
44、中午放学回家,天气热得(de)像刚出炉的(de)烧饼,正巧又停电,风扇也扇不(bù)成了,可真是火上浇油。
(选自陈敦俊的(de)日记《难熬的(de)时刻》)
点评:一个形象的(de)譬喻,一个精当的(de)熟语,热气仿佛从纸上扑面而来。
45、我(wǒ)的(de)心里乱糟糟的(de),像一只被谁翻乱的(de)抽屉。
(选自周可可的(de)日记《挨训》)
点评:翻乱的(de)抽屉乱糟糟的(de),人的(de)烦闷心绪也可以说是乱糟糟的(de),何等绝妙的(de)比方。所以,比喻句不(bù)用则已,用就得(de)新鲜。
46、大家越吵越凶,个个小脸涨得(de)通红,脖子伸得(de)像长颈鹿,眼睛互相瞪得(de)大大的(de),仿佛几只大公鸡争抢一粒芝麻似的(de)。
(选自周可可的(de)日记《争吵》)
点评:一幅多么鲜明的(de)争吵图啊,同学们涨得(de)通红的(de)脸蛋如在眼前浮现,激烈的(de)言辞如在耳畔回响。
47、我(wǒ)们抬着板凳出来站队,一会儿走到操场上,人头都黑了。
(选自吴亮亮的(de)小作文《第一次校会》)
点评:不(bù)说“人山人海”,人头都黑了,当然是说开会的(de)人很多。有时候看似平淡无奇的(de)句子反而能更准确地(de)表达意思。
48、许多的(de)焰火,绽放过以后,像大大小小的(de)珍珠融化后洒在地(de)上。
(选自翁成浩的(de)小作文《热闹的(de)国庆节》)
点评:焰火燃烧以后剩下的(de)点点火星,宛如“大大小小的(de)珍珠”,粗心大意的(de)人不(bù)会这么写,想像贫乏的(de)人想不(bù)起来这么写。
49、他(tā)大声哭起来,哭声就像放鞭炮一样,又响又脆,持续的(de)时间还很长。
(选自汪晶晶的(de)日记《好哭大王》)
点评:哈哈,哭声好似鞭炮声,响亮、清脆、持久,“好哭大王”名不(bù)虚传。
50、我(wǒ)看着作业本上那个大大的(de)“X”,感觉脸上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选自林其军的(de)日记《粗心的(de)下场》)
51、大家都楞住了,就像被神仙点了穴道一样,一动不(bù)动地(de)站在教室里。
(选自许娅蓉的(de)日记《一件怪事》)
,小学生习作佳句赏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