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认识整百数
教材简介:
“认识整百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8----10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借助小正方体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教材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关注数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课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通过小正方体让学生来认识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的数,引进计数单位“千”。第二段教学读、写整百数和一千,通过计数器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了千位。第三段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主要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点,意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百数和一千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正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教学难点是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识别各数位的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数数,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知道相关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知道千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能正确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2、使学生在认识整百数和一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已有的认数经验进行类推,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正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识别各数位的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设计理念: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新课程提倡教学要努力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状况展现出来,让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自己去主动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构想。“个”、“十”、“百”是学生已知的三个计数单位,它们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二、从具体到抽象
数是抽象的符号,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表象所表示的数,比如以前的小棒,现在的方块,还有计数器等。要让学生意识到数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的。
三、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关注知识的应用
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允许差异的存在。
设计思路: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百以内的数,以引出整百数,这样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让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自己去主动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构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具体到抽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取知识。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通过小正方体让学生来认识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的数,引进计数单位“千”。
2、教学读、写整百数和一千,通过计数器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千位。
3、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的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既重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45 27 98
2、数百以内数。(课件出示方块图)
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
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
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100个)
二、教学新知。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课件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我们已经知道“一板”有100个小方块,那么“3板”是几个一百呢?是几百?“8板”呢?学生思考回答。
(2)出示“10板”小方块,这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小方块,请你一百一百地数,看一共有多少?当学生数到九百时问: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呢?10个一百是多少呢?
(3)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可以合成一个“大立方体”,这个大立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呢?
(4)你能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学生齐数,再指名数。
2、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出示计数器,学生看着计数器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
(2)那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学生齐读: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3)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百,那么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
(4)出示第9页的例题:先对照计数器写数,问:4写在了什么位上?后面为什么要写两个0?700和1000呢?
(5)离开计数器写数:师说数生写。
(6)巩固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填写后交流:你是怎样判断哪个数更接近500的?
做“想想做做”第2题:读出整百数。
学生读完后,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在哪里还能看到这样的整百数。
做“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填写后交流。
3、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课件出示例题,问:从图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200+300=
你能计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计算的呢?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2个百加3个百是5个百,就是500)
(2)出示:700-100= 1000-600=
独立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3)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800-100= 400+400= 900-500=
200+100= 1000-800= 600+400=
指名口答,选择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下面我们要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看图读题,体会图中小朋友对话的含义,逐个解决问题,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观察三个杯子,思考豆角老师的问题。先估计,说说估计的理由。从第一个杯子估计出第二个杯子大约有400粒黄豆,再从第二个杯子估计第三个杯子里的粒数。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看图读题,体会图中的含义。
(2)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3)填完表后指导学生有序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已经走的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合起来都是900),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回家后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整百数》教案